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蘊致命危險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4/04/29

▲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王彥中醫師提醒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若未治療,發生胃癌及胃淋巴癌風險會大幅提升。(記者李嘉祥攝)
一名六十歲有高血壓疾病史的男性平時均正常服藥,近日卻常覺得胃部悶悶的,有股灼熱感,並且常有腹脹、打嗝,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不以為意,後來在飯後又會有噁心感,食量也比平常減少,至柳營奇美醫院求診,經胃鏡切片檢查確定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依醫師指示改變飲食習慣與接受藥物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且呼氣試驗也呈現陰性。

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王彥中醫師表示,現代社會生活及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受歐美文化影響,很多人都有腸胃道功能問題,有上腹痛與腹脹等表現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胃炎或潰瘍,但不能排除隱藏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相當常見,未開發國家越容易感染且年齡也越低;國人胃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為三成,其中原住民族高風險地區盛行率可達六成,並好發於五十歲以上成人,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一點六倍。

王彥中醫師說,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症狀與胃食道逆流相似,看似不可怕但卻蘊含致命危險。幽門螺旋桿菌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於胃及十二指腸內,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超過八成沒有症狀,有些人則會因感染導致胃粘膜發炎,約二成患者進展成慢性胃發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進而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體重減輕、打嗝、黑色糞便等症狀;若感染而未治療,未來發生胃癌及胃淋巴癌的風險會大幅提升。

王彥中醫師指出,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可避免病變的產生。在診斷方面可分為侵入法及非侵入法,侵入法是經由內視鏡切片進行快速尿素?試驗或組織學檢查來得知是否感染;非侵入性檢查有三種,「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是醫院最常用來偵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血清抗體測定法」是利用抽血測定血清中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抗體,但臨床上較難使用血清法確認是否目前仍為帶菌者,最好搭配其他檢查,「糞便抗原測定法」是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來偵測糞便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抗原,因為僅需採集糞便因而簡易安全。

王彥中醫師也特別提醒,胃幽門螺旋桿菌為經口傳染傳播,治癒後除了個人生活型態與環境衛生是造成再感染的因素外,家庭內的交互感染亦是再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此,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陰性或已成功除菌者仍須注意個人生活及飲食衛生,同住家庭成員亦可考慮接受篩檢,降低新感染或再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