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可潛伏多年 無法逆轉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5/04/30

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中每七人就有一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因初期毫無症狀,可潛伏多年,讓骨骼在無聲無息中變得極度脆弱,直至一次偶然跌倒造成嚴重骨折,才讓人驚覺骨質疏鬆症的存在,被醫界形容是「沉默的殺手」,一旦發生骨折,後果可能已經無法逆轉。

七十九歲陳女士原本個性開朗健談,在鄰里間有許多好友,常相約出遊,閒暇時在社區擔任志工,日前在家中浴室滑倒股骨頸骨折,醫師診斷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雖經手術治療,但行動能力卻已大不如前,心理狀態也出現明顯變化,變得不願意出門,坐輪椅與臥床時間越來越長,連洗澡、上廁所、上下樓梯都需要別人幫忙,不僅家人照顧上辛苦,陳女士個性與精神也日漸消沉。

麻豆新樓醫院家庭醫學科顏莨錡醫師表示,很多人以為骨折只是跌倒造成的,卻不知道根本原因可能是骨質已經脆弱不堪;而髖部骨折是長者最致命的骨折類型之一,有研究顯示,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二至三成,即便存活,許多患者也因此失去行動能力,從此長期臥床,需要別人照顧,無法再恢復自由自在生活。

顏莨錡醫師說明,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多為停經婦女及高齡者,人體在卅歲左右達到骨量巔峰,之後隨著年紀增長每年逐步減少,女性在停經後的幾年間骨質流失特別快速,更易罹患骨質疏鬆症,不良生活習慣也提高風險。

顏莨錡醫師指出,雖然骨質疏鬆聽起來可怕,卻是可預防、可治療的疾病,可從飲食與運動做起,最基本的是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日常飲食可多吃乳製品、小魚乾、深綠色蔬菜,或可依醫師建議補充保健品,加上規律運動例如快走、登階、太極等,刺激骨骼強度並增加肌力,同時戒菸、限酒,避免影響骨代謝,另也應注意居家環境安全,包括地板防滑、燈光明亮、保持動線通暢,以降低跌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