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男吞嚥困難伴嘔吐、呼吸困難 罹罕見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
60歲的林先生多年來吞嚥困難,最近幾個月來症狀顯著增加,甚至連喝液體食物都困難,且伴隨著反胃及嘔吐,體重在短短三個月內減輕約20公斤,雖然接受過數次內科治療,但症狀僅暫時緩解且效果不佳。因為每吃必吐及伴隨呼吸困難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就醫,經胸腔外科廖啟耀醫師安排胃鏡、食道攝影及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認罹患罕見的「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
由於食道極度擴張扭曲,隨即以胸腔鏡手術施作食道切除及重建,解除其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態。林先生術後恢復良好,3個月內體重逐漸回升,吞嚥功能明顯改善,已經能正常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廖啟耀醫師說明,「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一種罕見的食道運動障礙,特徵是食道下端括約肌無法正常放鬆,有時伴隨著食道的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排空。至於成因可能是神經系統異常而無法控制食道功能和放鬆括約肌,或是食道括約肌障礙導致食道緊繃,這樣會讓食物無法通過。醫師可藉由食道攝影和電腦斷層的影像學檢查,或是食道測壓與食道內視鏡的功能性檢查後,予以確診。若是有自體免疫系統失調(如硬皮症),或胃食道逆流者都是高危險群。
廖啟耀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早期症狀包括:吞嚥困難及胸悶,接下來可能進展成食物逆流、體重下降嚴重者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演變至「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巨食道症),通常伴隨兩個特徵:一、食道顯著擴張扭曲,彈性消失,無法正常蠕動;二、食道下括約肌(LES)嚴重失能,無法正常放鬆排空食物,不但造成生活質量下降,也可能因長期發炎而增加罹癌風險。
廖啟耀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罹患屬高危險群的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或胃食道逆流,應提高警覺盡快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若出現吞嚥困難和反覆感染的症狀,應該盡早尋求專科醫師診療,透過客製化治療計畫,可延緩病情進展,並且改善生活品質。
由於食道極度擴張扭曲,隨即以胸腔鏡手術施作食道切除及重建,解除其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態。林先生術後恢復良好,3個月內體重逐漸回升,吞嚥功能明顯改善,已經能正常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廖啟耀醫師說明,「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一種罕見的食道運動障礙,特徵是食道下端括約肌無法正常放鬆,有時伴隨著食道的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排空。至於成因可能是神經系統異常而無法控制食道功能和放鬆括約肌,或是食道括約肌障礙導致食道緊繃,這樣會讓食物無法通過。醫師可藉由食道攝影和電腦斷層的影像學檢查,或是食道測壓與食道內視鏡的功能性檢查後,予以確診。若是有自體免疫系統失調(如硬皮症),或胃食道逆流者都是高危險群。
廖啟耀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早期症狀包括:吞嚥困難及胸悶,接下來可能進展成食物逆流、體重下降嚴重者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演變至「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巨食道症),通常伴隨兩個特徵:一、食道顯著擴張扭曲,彈性消失,無法正常蠕動;二、食道下括約肌(LES)嚴重失能,無法正常放鬆排空食物,不但造成生活質量下降,也可能因長期發炎而增加罹癌風險。
廖啟耀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罹患屬高危險群的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或胃食道逆流,應提高警覺盡快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若出現吞嚥困難和反覆感染的症狀,應該盡早尋求專科醫師診療,透過客製化治療計畫,可延緩病情進展,並且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