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患者較常人早老化 且速度快
根據台北市社會局統計資料,去年一月分,台北市慢性精神病患者超過一萬五千四百人,因應精神醫療技術進步,台灣人平均餘命增加,精神病患者也面臨長期照顧課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十八日表示,依照國外資料顯示,精神病患者相較一般人更早老化,而且老化速度比較快,大約五十歲以上就有長期照顧需求。
慢性精神病患者高齡化,使其在自我照顧能力、認知功能逐漸受損退化,社會適應能力也大幅下降,病人生活品質普遍相較正常人還差。精神障礙與其他身心障礙在疾病的本質上實存有相當大差異,精神障礙者終生需要醫療與社會服務的協助,精神疾病長期性及慢性化歷程,突顯慢性精神病患者長期照護需求。
北市聯醫指出,病人家屬在面對病人從年輕開始發病後的歷程,甚而伴隨病人中老年期疾病慢性化所呈現社會隔離及退縮退化的症狀,通常會經驗到許多生理和情緒的負荷,如因病情症狀起伏所導致的憤怒不滿、罪惡感、挫折感及緊張壓力感受,讓照顧者飽受精神壓力與折磨。
同時精神病人照顧者多為父母或配偶,隨著病人年齡老化,照顧者老化而衍生照顧負荷更是雪上加霜。當家屬無法承受照顧角色,喘息服務無法提供足夠支持時,機構式照顧就成為可以替代的另一種選擇。
北市聯醫強調,松德院區為公立區域精神專科教學醫院,隸屬於北市衛生局,從照護弱勢、人文治療之環境規劃,建立一個治療性社區,全方位提供精神病患者照護,為北區精神病患者照護精神堡壘。配合市府長照床新增規劃及呼應精神病患者及家屬需求,松德精神護理之家從開辦設立六十床,到現在完成擴充三十七床,提供總計達九十七床照護量能。
慢性精神病患者高齡化,使其在自我照顧能力、認知功能逐漸受損退化,社會適應能力也大幅下降,病人生活品質普遍相較正常人還差。精神障礙與其他身心障礙在疾病的本質上實存有相當大差異,精神障礙者終生需要醫療與社會服務的協助,精神疾病長期性及慢性化歷程,突顯慢性精神病患者長期照護需求。
北市聯醫指出,病人家屬在面對病人從年輕開始發病後的歷程,甚而伴隨病人中老年期疾病慢性化所呈現社會隔離及退縮退化的症狀,通常會經驗到許多生理和情緒的負荷,如因病情症狀起伏所導致的憤怒不滿、罪惡感、挫折感及緊張壓力感受,讓照顧者飽受精神壓力與折磨。
同時精神病人照顧者多為父母或配偶,隨著病人年齡老化,照顧者老化而衍生照顧負荷更是雪上加霜。當家屬無法承受照顧角色,喘息服務無法提供足夠支持時,機構式照顧就成為可以替代的另一種選擇。
北市聯醫強調,松德院區為公立區域精神專科教學醫院,隸屬於北市衛生局,從照護弱勢、人文治療之環境規劃,建立一個治療性社區,全方位提供精神病患者照護,為北區精神病患者照護精神堡壘。配合市府長照床新增規劃及呼應精神病患者及家屬需求,松德精神護理之家從開辦設立六十床,到現在完成擴充三十七床,提供總計達九十七床照護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