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 缺血性中風高5倍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4/02/19

八十二歲王老伯兩年前發現心房顫動,醫師告知這是常見心律不整之一,心房顫動恐會誘發缺血性中風,機率為常人五倍左右,因此,王老伯接受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表示,王老伯服藥後發現偶爾會有血尿,因此,自行將藥物減量服用,後來血尿狀況有所改善,然而,某天清晨患者左側肢體行動不便,醫師診斷為缺血性中風,住院治療後病患恢復良好。

民眾可能感到疑惑,為何心房顫動容易引起中風?黃主任指出,心房顫動是心房心律不整的一種,因為異常心臟電氣傳導導致心房快速且不規則跳動,進而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左心耳位於左心房前外側,是一個囊袋狀、突起小空腔,容易在心房顫動時於左心耳內產生淤滯,之後形成血栓於脫落後流至腦部或其他器官時,這時就會造成腦中風甚至全身性栓塞。

根據統計資料,大約九成的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病人,其血栓來自於左心耳。因此,預防中風相關治療為心房顫動患者重要的課題之一。

黃奭毓醫師指出,雖然目前使用新型抗凝血藥物,可以減少傳統抗凝血藥物的不方便性,以及成功降低中風機會,但也帶來一些出血風險。這代表著繼續用藥可能會帶來持續出血,不繼續用藥則可能提高中風機率,以致患者與醫師就會陷入兩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