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藥、指示藥、成藥 依照藥品使用風險 食藥署教你用藥安全及維護自身健康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5/05/12

依照藥品使用的風險,藥品分為:「處方藥」、「指示藥」和「成藥」。其中,處方藥是需要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箋的藥品;而非處方藥則是不需醫師開立處方箋的藥品,包括指示藥與成藥。

食藥署表示,「處方藥」是指必須由醫師根據病情診斷後,開立處方箋,再由藥事人員調劑、供應並指導使用的藥品。藥品包裝上會標示「須由醫師處方使用」或「限由醫師使用」。處方藥的藥性通常較強,風險性較高,例如抗生素等藥品,這些藥品只能由處方箋上所列的病人使用。

非處方藥包括兩種類型:「指示藥」和「成藥」。和處方藥相比,指示藥的藥性較為溫和,風險較低。不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箋,但需要在醫師、藥師或藥劑生的指導下購買與使用,例如部分止痛藥、抗過敏藥等。指示藥的包裝上會標註「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

至於成藥,其藥性更為溫和,使用前不需要醫師診斷,也不需藥事人員指導。然而,購買時仍需注意藥品的使用說明與標示。成藥的包裝會分為「甲類成藥」和「乙類成藥」兩種。

甲類成藥只能在藥局或零售藥商購買,雖然藥性較為溫和,但使用時仍需遵循標示的用法和用量,例如浣腸藥。

乙類成藥的用藥安全性更高,可以在百貨店、雜貨店等一般通路及網路購買,例如某些外用軟膏、清涼劑等。

另特別提醒,切勿任意於網路購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誇大療效或未經我國核准的藥品,如對於自身用藥有任何問題,可洽詢醫師或藥師,確保用藥安全及維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