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指示药、成药 依照药品使用风险 食药署教你用药安全及维护自身健康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5/12

依照药品使用的风险,药品分为∶「处方药」、「指示药」和「成药」。其中,处方药是需要医师诊断後开立处方笺的药品;而非处方药则是不需医师开立处方笺的药品,包括指示药与成药。

食药署表示,「处方药」是指必须由医师根据病情诊断後,开立处方笺,再由药事人员调剂、供应并指导使用的药品。药品包装上会标示「须由医师处方使用」或「限由医师使用」。处方药的药性通常较强,风险性较高,例如抗生素等药品,这些药品只能由处方笺上所列的病人使用。

非处方药包括两种类型∶「指示药」和「成药」。和处方药相比,指示药的药性较为温和,风险较低。不需要医师开立处方笺,但需要在医师、药师或药剂生的指导下购买与使用,例如部分止痛药、抗过敏药等。指示药的包装上会标注「医师药师药剂生指示药品」。

至於成药,其药性更为温和,使用前不需要医师诊断,也不需药事人员指导。然而,购买时仍需注意药品的使用说明与标示。成药的包装会分为「甲类成药」和「乙类成药」两种。

甲类成药只能在药局或零售药商购买,虽然药性较为温和,但使用时仍需遵循标示的用法和用量,例如浣肠药。

乙类成药的用药安全性更高,可以在百货店、杂货店等一般通路及网路购买,例如某些外用软膏、清凉剂等。

另特别提醒,切勿任意於网路购买来路不明、标示不清、夸大疗效或未经我国核准的药品,如对於自身用药有任何问题,可洽询医师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及维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