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养心 找回一夜好眠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5/12

三十二岁的陈小姐从事业务工作,日夜奔波,为了配合客户时间经常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即使放假也难以充分休息,长期浅眠多梦、月经不调,情绪也日渐烦躁不安。

土城医院中医科医师刘泰然指出,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多与五脏六腑的气血失调有关,现代人常见的「压力型失眠」,多由「肝气郁结」与「心神失养」所致,肝气郁结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情绪紧绷、胸闷易叹气,当气血不通时容易上火,进而出现烦躁易怒、口乾舌燥等症状;长期失眠,身体代偿失调,容易演变成心神失养,表现为失眠、倦怠、记忆力减退、恍神等。

根据国健署二○一九年报告,台湾失眠盛行率达二十三·五%,也就是每五人中就有一人饱受睡眠障碍困扰,其中高达八○%为四十五~六十五岁的中年族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刘泰然进一步说明,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凑,白天忙工作,晚上又滑手机,看似正常的生活,实则压力山大。许多人一躺上床就开始「脑内开会」,出现入睡困难、半夜醒来无法再入睡,或清晨过早醒来等状况,这正是典型的压力型失眠。

针对失眠问题,中医会依据患者的体质与症状,选用疏肝理气、清热、养心安神等中药进行个人化调理,常用药材包括柴胡、香附、黄连、远志与合欢皮等,平时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中午过後则应减少摄取咖啡与浓茶,若不敢服用中药,也可透过针灸来调整气血,日常保养可以按摩神门、内关、太冲等安神穴位,每次约五分钟,孕妇不宜。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用脑,并关闭3C产品,有助於入睡,建立规律运动习惯与固定就寝时间,避免熬夜,也能提升睡眠品质。

另外,可尝试腹式呼吸、精油泡脚等放松练习,促进身心平衡。

刘泰然提醒,失眠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身心失衡的警讯,若长期未获改善,不仅影响白天精神,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焦虑忧郁,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当压力大、睡不好时,切勿硬撑,应及早寻求专业协助,让夜晚能安然入眠,白天更有精神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