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照护计画 云基团队助病患走出呼吸器阴霾

▲云基照护团队助病患,走出呼吸器的阴霾,重拾生活希望。(记者刘春生摄)
「能够走路,对我来说比什麽都重要!」六十九岁西螺廖爷爷,罹患重症肺炎後长期仰赖呼吸器,历经半年多在北部医院接受气切与治疗,病情一度陷入瓶颈。返乡转入云林基督教医院後,在胸腔内科主治医师李志政带领专业照护团队积极训练下,终於在助行器协助下顺利下床行走,脱离呼吸器迈出关键一步,令家属与医疗团队都十分振奋。院方特别举办感恩重生记者会,为廖爷爷庆生欢庆。
廖爷爷去年因感冒并发重症肺炎(ARDS)入住北部医学中心加护病房,并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虽病况稳定後转入亚急性呼吸照护单位持续训练,但在无法顺利脱离呼吸器、且病房政策限制无法进行积极的下床复健训练,复原进展缓慢。面对长期卧床与重复住院的压力,廖爷爷与家属决定回到熟悉的家乡,转入云基寻求後续照护。
自今年三月底入院以来,胸腔内科主任李志政医师与呼吸治疗、护理、营养及复健等跨领域团队共同为病人制定个别化照护计画。从调整呼吸训练模式、稳定血氧需求、肺功能与肌力进行密集训练,同步进行营养补充与日常复健,协助强化行动能力。历经三周努力,廖爷爷已能耐受每日长达十二小时脱离呼吸器,并在物理治疗师与助行器协助下,终於摆脱长时间卧床的限制,顺利下床行走,病人与家属皆感动不已。
廖爷爷感性地说「谢谢云基,我现在真的觉得走一步都是希望。」这一小步,对他来说是人生的重大突破;对团队而言,更是用专业与关怀共同打造的康复奇迹。云基李志政医师指出,脱离呼吸器并非单一治疗所能完成,需同时满足肺功能、自咳能力、营养状况及肌力条件。「目前廖爷爷复原良好,已顺利脱离呼吸器且能够下床行走,成功脱离呼吸器,入住云林基督教医院护理之家。」
云基呼吸照护病房长期推动整合性照护模式,透过团队间密切合作与家属支持,可大幅提升病人恢复动能与照护品质。「我们的任务不是替病人做选择,而是陪著他一起走向自主呼吸、自主生活的未来。」
长期依赖呼吸器若未及时脱离,恐增加肺部感染与肌肉萎缩风险。李医师提醒,家属应积极与医疗团队沟通,了解脱机条件与训练机会,选择有专业呼吸照护经验的医疗机构,为病人争取更完整的康复支持。
云林基督教医院郑院长表示,廖爷爷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跨团队合作的力量。他勉励院内各专业团队持续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共同为更多呼吸照护的病人带来希望,让他们也能够像廖爷爷一样,重新找回自主呼吸与行动的能力。云林基督教医院持续秉持「病人为中心」的照护精神,以整合式团队照护,帮助更多病人走出呼吸依赖、迈向健康人生。
廖爷爷去年因感冒并发重症肺炎(ARDS)入住北部医学中心加护病房,并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虽病况稳定後转入亚急性呼吸照护单位持续训练,但在无法顺利脱离呼吸器、且病房政策限制无法进行积极的下床复健训练,复原进展缓慢。面对长期卧床与重复住院的压力,廖爷爷与家属决定回到熟悉的家乡,转入云基寻求後续照护。
自今年三月底入院以来,胸腔内科主任李志政医师与呼吸治疗、护理、营养及复健等跨领域团队共同为病人制定个别化照护计画。从调整呼吸训练模式、稳定血氧需求、肺功能与肌力进行密集训练,同步进行营养补充与日常复健,协助强化行动能力。历经三周努力,廖爷爷已能耐受每日长达十二小时脱离呼吸器,并在物理治疗师与助行器协助下,终於摆脱长时间卧床的限制,顺利下床行走,病人与家属皆感动不已。
廖爷爷感性地说「谢谢云基,我现在真的觉得走一步都是希望。」这一小步,对他来说是人生的重大突破;对团队而言,更是用专业与关怀共同打造的康复奇迹。云基李志政医师指出,脱离呼吸器并非单一治疗所能完成,需同时满足肺功能、自咳能力、营养状况及肌力条件。「目前廖爷爷复原良好,已顺利脱离呼吸器且能够下床行走,成功脱离呼吸器,入住云林基督教医院护理之家。」
云基呼吸照护病房长期推动整合性照护模式,透过团队间密切合作与家属支持,可大幅提升病人恢复动能与照护品质。「我们的任务不是替病人做选择,而是陪著他一起走向自主呼吸、自主生活的未来。」
长期依赖呼吸器若未及时脱离,恐增加肺部感染与肌肉萎缩风险。李医师提醒,家属应积极与医疗团队沟通,了解脱机条件与训练机会,选择有专业呼吸照护经验的医疗机构,为病人争取更完整的康复支持。
云林基督教医院郑院长表示,廖爷爷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跨团队合作的力量。他勉励院内各专业团队持续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共同为更多呼吸照护的病人带来希望,让他们也能够像廖爷爷一样,重新找回自主呼吸与行动的能力。云林基督教医院持续秉持「病人为中心」的照护精神,以整合式团队照护,帮助更多病人走出呼吸依赖、迈向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