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疝氣 腹膜內網膜手術修補

▲屏東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楊博翔,說明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治療腹部切口疝氣。
(記者毛莉攝)
一名年近八十的老翁,因腹部切口疝氣造成身體不適就醫,屏東醫院施以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不但傷口小,也無疼痛感,患者對術後狀況相當滿意。
七十九歲的辜先生,三十年前因為腹膜炎接受傳統腹部手術後,腹部留下約二十五公分的疤痕,最近發現傷口上方凸起,因腹部不適至屏醫大腸直腸科就醫。
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約二公分左右的切口疝氣,患者接受3D腹腔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腹部僅四個約一公分的傷口,搭配防沾黏人工網膜及可吸收式螺旋固定器的方式,將人工網膜完整的覆蓋在腹壁缺口下方,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行走,搭配止藥幾乎感受不到傷口疼痛,第三天即可出院,之後門診追蹤兩個月亦未復發。
屏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楊博翔說,腹部切口疝氣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會導致腹壁的弱點處出現突出,形成疝氣囊,手術時腹壁的縫合不確實或手術切口過大,還有術後感染及超重或肥胖等因素,都會增加疝氣風險。
楊博翔醫師表示,雖然腹部切口疝氣無法完全預防,但避免術後過早提重物或劇烈活動、保持適當的體重,讓腹壁不會承受過大壓力,術後定期回診復查等,建議術後密切關注身體狀況,若有任何不適或異常,應儘速回門診檢查。
七十九歲的辜先生,三十年前因為腹膜炎接受傳統腹部手術後,腹部留下約二十五公分的疤痕,最近發現傷口上方凸起,因腹部不適至屏醫大腸直腸科就醫。
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約二公分左右的切口疝氣,患者接受3D腹腔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腹部僅四個約一公分的傷口,搭配防沾黏人工網膜及可吸收式螺旋固定器的方式,將人工網膜完整的覆蓋在腹壁缺口下方,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行走,搭配止藥幾乎感受不到傷口疼痛,第三天即可出院,之後門診追蹤兩個月亦未復發。
屏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楊博翔說,腹部切口疝氣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會導致腹壁的弱點處出現突出,形成疝氣囊,手術時腹壁的縫合不確實或手術切口過大,還有術後感染及超重或肥胖等因素,都會增加疝氣風險。
楊博翔醫師表示,雖然腹部切口疝氣無法完全預防,但避免術後過早提重物或劇烈活動、保持適當的體重,讓腹壁不會承受過大壓力,術後定期回診復查等,建議術後密切關注身體狀況,若有任何不適或異常,應儘速回門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