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体外培养肿瘤细胞 筛选潜力治疗方案
随著精准医疗成为癌症治疗趋势,癌症患者在寻找有效治疗方案的过程中,传统的基因检测已不再是唯一的工具;「替身医疗」技术,透过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可望协助癌患者筛选潜力治疗药物,不仅有助罕见癌患找药,甚至能为患者省下不必要的金钱与时间支出。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放射肿瘤科主治医师吕隆升指出,「替身」医疗是一种概念,就是把致病方式跟治疗元件,变成体外晶片式的检测系统。以癌症治疗来说,就是透过培养癌细胞、将癌细胞转化为体外检测系统,患者可以在无需以身试药的情况下,测试肿瘤对不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
三年多前,一名仅三十七周大、仍在妈妈肚子中的小男婴因产检时发现水脑,出生後确诊罹患「婴儿期大脑半球胶质瘤」。在传统化疗无法有效控制肿瘤的情况下,医疗团队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搭配替身医疗,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小儿肿瘤科主任刘彦麟医师指出,在该男婴的案例中,医疗团队先经由次世代基因定序,发现男婴脑瘤组织带有肺癌细胞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ALK」突变,经过替身医疗测试,证实肺癌标靶药物确实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加上国际期刊也有论文支持该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因此经外科医师手术除去大部分肿瘤後,便开始以肺癌标靶药物控制男婴大脑深处、不适合开刀的残存肿瘤组织。如今小男孩肿瘤获得控制,准备上幼儿园。
刘彦麟医师指出,利用基因型来做治疗有效性的预测,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方式。就现有资讯来看,如果透过肿瘤基因突变来挑选药物,最後能够找到适合药物的机率大概只有三成多。
若将基因检测结果与替身医疗结果搭配判读,依据团队过往累积的经验显示,包括小细胞肺癌、胰脏癌、脑瘤等,若能找到相关基因突变、在体外测试也确定有效的状况下,有七成患者可以维持六个月以上的有效控制。
「次世代基因定序的目标是基因、而替身的目标则是细胞。」吕隆升医师表示,替身医疗除了可用於协助相对少见的癌症患者,在现有药物中找药,「老药新用」之外;当癌症复发、转移,标准治疗都用完的时候,若在基因检测里面看到可能机会,「想知道实际使用的胜算时」,这时候「替身」也会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毕竟有时候虽然基因有表现、但癌细胞未必买单」,这时就可以避免白走了冤枉路。
「替身只是一种分析技术,让医生能依据科学数据,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化疗选择为例,替身也能帮忙找到合理的化疗药,但化疗药的剂量、化疗药如何组合,以及化疗药的毒副作用,替身医疗无法告诉你。况且,化疗药物的用法、跟体外试验的使用方式略有不同,过去经验显示,有时候会高估化疗有效性。因此临床医师治疗经验仍是非常重要的。」
三年多前,一名仅三十七周大、仍在妈妈肚子中的小男婴因产检时发现水脑,出生後确诊罹患「婴儿期大脑半球胶质瘤」。在传统化疗无法有效控制肿瘤的情况下,医疗团队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搭配替身医疗,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小儿肿瘤科主任刘彦麟医师指出,在该男婴的案例中,医疗团队先经由次世代基因定序,发现男婴脑瘤组织带有肺癌细胞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ALK」突变,经过替身医疗测试,证实肺癌标靶药物确实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加上国际期刊也有论文支持该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因此经外科医师手术除去大部分肿瘤後,便开始以肺癌标靶药物控制男婴大脑深处、不适合开刀的残存肿瘤组织。如今小男孩肿瘤获得控制,准备上幼儿园。
刘彦麟医师指出,利用基因型来做治疗有效性的预测,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方式。就现有资讯来看,如果透过肿瘤基因突变来挑选药物,最後能够找到适合药物的机率大概只有三成多。
若将基因检测结果与替身医疗结果搭配判读,依据团队过往累积的经验显示,包括小细胞肺癌、胰脏癌、脑瘤等,若能找到相关基因突变、在体外测试也确定有效的状况下,有七成患者可以维持六个月以上的有效控制。
「次世代基因定序的目标是基因、而替身的目标则是细胞。」吕隆升医师表示,替身医疗除了可用於协助相对少见的癌症患者,在现有药物中找药,「老药新用」之外;当癌症复发、转移,标准治疗都用完的时候,若在基因检测里面看到可能机会,「想知道实际使用的胜算时」,这时候「替身」也会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毕竟有时候虽然基因有表现、但癌细胞未必买单」,这时就可以避免白走了冤枉路。
「替身只是一种分析技术,让医生能依据科学数据,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化疗选择为例,替身也能帮忙找到合理的化疗药,但化疗药的剂量、化疗药如何组合,以及化疗药的毒副作用,替身医疗无法告诉你。况且,化疗药物的用法、跟体外试验的使用方式略有不同,过去经验显示,有时候会高估化疗有效性。因此临床医师治疗经验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