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患術後10年骨盆腔復發病灶 放療後追蹤1.5年未復發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4/15

六十二歲江老伯,十年前因為罹患攝護腺癌,外院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血液中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逐漸上升,無法穩定控制病情,轉至台北榮總就醫尋求協助,結果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泌尿部主任黃逸修十四日表示,經泌尿腫瘤團隊評估後,針對復發病灶接受放射治療,PSA指數接近零(0.008 ng/mL),後續一年半追蹤中未見復發。

攝護腺特定抗原是一種存在於攝護腺上皮細胞的蛋白質,可以方便地抽血進行測量。PSA用於作為早期偵測攝護腺癌,在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之前,就早期發現攝護腺癌病變,由於它在血液中就有穩定濃度,因此,可以藉由簡單的抽血動作來測定其濃度高低。

五十歲以上男性正常範圍應低於4 ng/mL,PSA值高於正常範圍就可能患有攝護腺癌。黃逸修主任指出,侷限性攝護腺癌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患者治療後一般會以PSA來追蹤療效。

依據國健署公布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中發生率高居第三名,尤其在年齡超過五十歲男性族群中發生率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