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血管钙化 气球震波碎石新技术 打通阻塞瓶颈
【记者蔡清钦/台南报导】 2025/04/15

▲台南市立医院院长蔡良敏、李政翰医师共同表示,冠状动脉气球震波碎石术,可处理复杂钙化病灶,并降低血管破裂风险。 (图∶南市医提供)
随著国人平均寿命延长,高龄、糖尿病与长期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心脏病风险也随之升高。临床上越来越多患者在接受心导管检查时,发现冠状动脉血管内已有「重度钙化」病变,使得原本单纯的心脏支架手术变得困难,甚至无法进行。

为突破这类高难度病灶治疗瓶颈,台南市立医院心脏内科团队正式引进国际新技术———「冠状动脉气球冲击波血管内碎石术」(IVL)。透过这项创新技术,已成功协助15位病患打通阻塞血管,恢复心脏功能与生活品质。

台南市立医院心脏内科医师李政翰指出,冠状动脉一旦阻塞,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传统心导管治疗会透过气球扩张与支架植入打通血管,但若病灶处已有严重钙化斑块,宛如水管中卡满硬石,气球撑不开、支架也难以稳固,增加治疗难度。目前常见的钙化处理方式如高压气球,以高压撑开硬化区,但容易伤害血管,甚至造成破裂;刀片气球,适合中度钙化,但对深层钙化效果有限;钻石旋磨术,像电钻般磨掉血管内的钙块,技术复杂、风险高,虽各有应用情境,但在深层或环状钙化病变中,仍存在风险与限制。

相较之下,冠状动脉气球震波碎石术(IVL)运用体外碎石原理,透过专属气球释放低能量震波,温和震碎血管内表层与深层的硬化钙化斑块,再行扩张与支架植入。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有效处理复杂钙化病灶,并降低血管破裂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是目前心脏介入治疗的一大突破。

李医师举例说明,78岁林先生因长期洗肾,近月反覆出现胸闷胸痛,经心导管检查发现左前降支出现重度钙化阻塞。先後尝试高压气球、刀片气球与钻石旋磨术皆无法扩张血管,经使用冠状动脉气球震波碎石术处理。手术不到一小时即顺利完成,术後血流恢复正常,隔日即出院返家。

李政翰表示,这项技术为处理困难钙化病灶带来新契机;患者条件适合、经济状况允许,提前使用震波碎石术,有望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风险并有效缩短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