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5步驟 面對小孩哭鬧防動手
【中央社台北十一日電】 2025/04/12

小朋友不斷哭鬧考驗家長理智,誰都不樂見「動手」了事,專家建議把握替情緒按暫停鍵等「停、走、吸、動、轉」五步驟,家長即時冷靜調適心情,才能打造兒少健康安全成長環境。

衛生福利部為響應聯合國提倡全世界於二○三○年前消除對兒少任何形式體罰或身心暴力的目標,自二○二一年起將每年四月訂為兒少保護宣導月,今年「終止兒虐‧守護系列記者會」今天開跑,首場聚焦兒童受虐性腦傷議題,提醒一時失控,可能造成孩子一輩子傷痛。

如何避免一時失控卻對孩子造成永久傷害,開業臨床心理師蔡明娟簡報指出,從單身走到家長,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大人生轉折,成為父母之前,建議要做好「知能」、「心理」、「共親職」、「資源」等準備。

最重要的是,當面對孩子哭鬧不止的情境,蔡明娟比喻就像燒燙傷的緊急處理「沖、脫、泡、蓋、送」原則一樣,提出育兒應對五步驟:「一、停-按下暫停」、「二、走-走動步伐」、「三、吸-放慢呼吸」、「四、動-身體活動」、「五、轉-轉換思緒」。

蔡明娟解釋,與其一直抱著孩子哄,不如先把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替自己不安、慌亂的情緒「按下暫停鍵」,暫時離開現場,透過空間轉換來爭取重整情緒時間,同時嘗試從一數到十、放慢呼吸,緩解焦慮情緒。

緊接著,可以動一動、伸展一下,或藉由按摩工具輔助放鬆緊張的肌肉。蔡明娟說,臨床上也常遇到家長太過求好心切,她都會提醒應適度放下追求完美的念頭,閉上眼睛簡單冥想,轉換思緒有助重新開機。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補充,有關育兒議題,衛福部提供多種資源,實體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家庭教育中心」、「親子館」等,線上有衛福瞳鈴眼正向教養影片、親子教育教材,籲加入守護兒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