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类足踝护具 固定保护
当脚踝扭伤或受伤时,常会对生活造成影响。台湾复健医学会林宗庆医师表示,脚踝扭伤十分常见,通常建议先观察、冰敷、抬高、固定及休息,若状况没有改善,则应就医厘清有无严重伤害。通常医师会先观察外观,并透过进一步的检查,例如∶软组织超音波、X光等,确认是否有韧带、肌腱受伤,或是合并骨折或骨裂等状况。此外,医师也会依据受伤的严重程度,建议不同种类的医用足踝护具,进行固定与保护,避免二次伤害。
关於市售的医用足踝护具,林宗庆医师指出,依据不同受伤程度所需保护固定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一、简易型弹性护踝∶适合较轻微的扭伤,此类护具有弹性的包覆功能,容易穿脱,适合长时间穿戴,休息及睡觉时可取下。
二、加强型护踝∶适合中度扭伤,具有较强的支撑及包覆功能,部分附有缠绕带,可提供局部加压效果。
三、充气式足踝夹板∶适合中、重度的扭伤,夹板内层有气囊,针对患处可提供较佳的贴合支撑效果,建议使用一至二小时脱下休息,避免造成血液循环不良。
四、气动式护踝∶适用於较严重或复杂性的脚踝扭伤、韧带撕裂伤合并骨裂、稳定性足踝骨折或是足部跖骨与阿基里斯腱受伤的患者。此类护具可提供完整的包覆固定、支撑与充气功能,犹如打石膏的效果,但此类护具可依需求调整充气程度,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建议每一至二小时取下休息。
决定好足踝护具後,接下来,就要注意尺寸与材质!林宗庆医师表示,民众可选择比平常所穿鞋子大一点的尺寸,因为受伤初期可能有局部肿胀,稍大护具会较为适合。此外,建议选择透气材质、有伸缩性且不会造成皮肤过敏与刺激的品项。穿戴时,首先应采坐姿穿著护具,以防重心不稳;穿上後要检查是否有皱褶、不平整,预防磨脚、皮肤破损的情况发生;若有脚麻、流汗情况,应取下休息、擦乾後再穿上。
一般足踝护具建议赤足穿上,若有过敏现象可穿薄且透气棉袜再穿,穿戴时间主要在活动时穿上,休息或睡觉可脱下并抬高足踝休息。
食药署也提醒,民众在选购足踝护具时,要记得「一认、二看、三会用」口诀,即一要认识什麽是医疗器材,二要看清包装上载明的医疗器材许可证字号,三是使用时会详阅说明书。如此才能帮助您正确使用医疗器材。
关於市售的医用足踝护具,林宗庆医师指出,依据不同受伤程度所需保护固定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一、简易型弹性护踝∶适合较轻微的扭伤,此类护具有弹性的包覆功能,容易穿脱,适合长时间穿戴,休息及睡觉时可取下。
二、加强型护踝∶适合中度扭伤,具有较强的支撑及包覆功能,部分附有缠绕带,可提供局部加压效果。
三、充气式足踝夹板∶适合中、重度的扭伤,夹板内层有气囊,针对患处可提供较佳的贴合支撑效果,建议使用一至二小时脱下休息,避免造成血液循环不良。
四、气动式护踝∶适用於较严重或复杂性的脚踝扭伤、韧带撕裂伤合并骨裂、稳定性足踝骨折或是足部跖骨与阿基里斯腱受伤的患者。此类护具可提供完整的包覆固定、支撑与充气功能,犹如打石膏的效果,但此类护具可依需求调整充气程度,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建议每一至二小时取下休息。
决定好足踝护具後,接下来,就要注意尺寸与材质!林宗庆医师表示,民众可选择比平常所穿鞋子大一点的尺寸,因为受伤初期可能有局部肿胀,稍大护具会较为适合。此外,建议选择透气材质、有伸缩性且不会造成皮肤过敏与刺激的品项。穿戴时,首先应采坐姿穿著护具,以防重心不稳;穿上後要检查是否有皱褶、不平整,预防磨脚、皮肤破损的情况发生;若有脚麻、流汗情况,应取下休息、擦乾後再穿上。
一般足踝护具建议赤足穿上,若有过敏现象可穿薄且透气棉袜再穿,穿戴时间主要在活动时穿上,休息或睡觉可脱下并抬高足踝休息。
食药署也提醒,民众在选购足踝护具时,要记得「一认、二看、三会用」口诀,即一要认识什麽是医疗器材,二要看清包装上载明的医疗器材许可证字号,三是使用时会详阅说明书。如此才能帮助您正确使用医疗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