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患者如何运动? 物理治疗师传授撇步
【记者李叔霖/台北报导】 2025/04/04

有些慢性疼痛患者常会问,为何医师说组织修复却还会产生疼痛?国泰医院复健科物理治疗师蔡世莹表示,人体疼痛持续或是间歇出现超过三个月称为慢性疼痛,即使超过组织正常修复时间仍有疼痛,甚至没有明确病因也会感到反覆疼痛。因为疼痛原因除了潜在身体组织损伤,慢性疼痛还跟神经系统改变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因此,慢性疼痛需要跨专业整合治疗。蔡世莹指出,长期疼痛常会影响日常活动甚至造成失能,患者若想重新掌控生活,不再害怕产生疼痛,这时就需循序渐进进行运动,因为运动有助缓解慢性疼痛,运动能够协助重新掌控被慢性疼痛影响的生活。

运动很重要,但患者质疑已经在痛要怎麽运动?蔡世莹进一步指出,有慢性疼痛的人,会为了避免再次受伤而选择减少活动,这样反而会让受伤部位肌肉难以放松或是变弱,以致降低关节活动能力,甚至让疼痛程度更严重。

蔡世莹强调,通常物理治疗师根据组织修复状况,针对每个人不同体能与活动能力,量身订制个别化运动计划,必要时搭配仪器和徒手治疗,帮助降低组织对疼痛敏感度及改善活动度,让身体在正确且无痛姿势下动起来。运动初期,慢性疼痛的人容易感到肌肉疲劳或是关节僵硬,因此,通常建议从少量运动开始。

也许一开始只是让久久没活动的肌肉在原地收缩,由治疗师引导关节在轻松转动的范围内活动伸展,透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再配合适当的休息时间,让身体有更多的时间慢慢适应。运动期间和结束後,疼痛感觉会轻微地增加,只要有正确的舒缓,肌肉 痛会在二、三天内消失,有需要的话也可调整运动强度。只要正确建立肌肉张力,关节稳定能力更强,这样更能应付日常活动。运动过程当中,患者将会更了解身体可以承受多少负担,将日常所需各种活动事项进行更好的体力调配,重新掌控自己日常活动与工作步调。抱持坚定的意志与信心,持续执行适量运动,配合放松技巧及睡眠习惯,最终将能克服慢性疼痛,甚至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