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影像 恐勾起旧创伤
缅甸、泰国二十八日发生规模八·二极浅层强震,灾区画面透过新闻及网路播送。有些民众虽然身处台湾地区,却在接触灾情报导时出现胸闷、心悸、焦虑、失眠等不适反应。桃疗精神科医师田耘一日表示,这可能是大脑对过往创伤的病生理反应进而引发症状表现。
田耘医师分享一个个案,三十二岁小芸(化名)於六岁时历经九二一大地震,家人仓皇逃生记忆深植心中。多年後再次遇上地震新闻密集播放,没想到竟出现失眠、心悸、专注困难、坐立难安等焦虑相关症状,不但影响生活也干扰到工作,由此可见,创伤反应可能长年潜伏,一旦遇到相似情境,就会被再次唤起,导致情绪反应与身体不适。
田耘医师指出,看见地震新闻就出现不适症状,三大族群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第一,曾经历天灾、火灾、车祸等创伤事件者;第二,具有焦虑症、忧郁症、创伤後压力症候群病史者;第三,长期处於高压职场者(比如医护、救灾人员)。常见反应包括失眠、易怒、过度警觉、情绪不稳、不愿谈论或反覆提起灾情等。若是持续数日且影响生活,应及早寻求专业协助。
医师提供三项自我照护原则,协助民众情绪逐渐回到稳定,第一,建立稳定日常,维持规律的作息与饮食,安排简单活动,让生活重新有秩序;第二,保持人际连结,应与家人、朋友谈谈个人感受,不需独自承担情绪;第三,练习放松与自我接纳,透过深呼吸、肌肉放松及正念练习安定身心,并接纳恐惧与不安是正常反应现象,给自己时间慢慢恢复正常。
田耘医师分享一个个案,三十二岁小芸(化名)於六岁时历经九二一大地震,家人仓皇逃生记忆深植心中。多年後再次遇上地震新闻密集播放,没想到竟出现失眠、心悸、专注困难、坐立难安等焦虑相关症状,不但影响生活也干扰到工作,由此可见,创伤反应可能长年潜伏,一旦遇到相似情境,就会被再次唤起,导致情绪反应与身体不适。
田耘医师指出,看见地震新闻就出现不适症状,三大族群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第一,曾经历天灾、火灾、车祸等创伤事件者;第二,具有焦虑症、忧郁症、创伤後压力症候群病史者;第三,长期处於高压职场者(比如医护、救灾人员)。常见反应包括失眠、易怒、过度警觉、情绪不稳、不愿谈论或反覆提起灾情等。若是持续数日且影响生活,应及早寻求专业协助。
医师提供三项自我照护原则,协助民众情绪逐渐回到稳定,第一,建立稳定日常,维持规律的作息与饮食,安排简单活动,让生活重新有秩序;第二,保持人际连结,应与家人、朋友谈谈个人感受,不需独自承担情绪;第三,练习放松与自我接纳,透过深呼吸、肌肉放松及正念练习安定身心,并接纳恐惧与不安是正常反应现象,给自己时间慢慢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