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超高齡」社會 長照政策須兼顧多元需求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5/03/27

台灣正急速邁向「超高齡」社會,二○五一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升至三十七%。因此,長照制度的發展至關重要。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表示,台灣的長照模式需同時考量家庭照顧者、專業照顧人員及外籍移工的需求,並確保政策能兼顧社會的多元需求,包含原住民族群、身心障礙者以及新住民……等。此外,台灣已導入「全方位照顧模式」,整合兒童照顧、老人照顧、身心障礙者支持與婦女就業支持,推動更具共融性與永續性的照顧體系,落實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樂齡幸福社會」的願景。

臺灣照顧學會(TSCR)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德國不萊梅大學(Universitat Bremen)於昨(二十六)日隆重舉辦「東亞和歐洲照顧政策的比較:當代挑戰與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邀集來自德國、荷蘭、奧地利、日本、韓國、台灣的長照學者專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討長期照顧(LTC)政策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表示,全球高齡化已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挑戰,長照政策的制定不僅須重視醫療健康與科技的創新,更需考量社會變遷的脈絡與政策執行的可行性。然而,長照議題不僅涉及老年人口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並牽動家庭結構、勞動市場與經濟發展。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王署君院長期待,透過此次國際研討會,在學術研究、技術應用及公共政策制定之間搭建橋樑,進一步深化長照政策與醫療專業的整合。

臺灣照顧學會理事長周月清教授表示,透過此次研討會,與會者共同深入探討了歐亞長照政策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期許國際經驗交流與跨國合作的美好經驗,能共同推進更共融、具永續性的照顧政策,為全球長照體系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周月清理事長呼籲,一個民主國家不應該漏接任何一位公民。重視照顧正義的社會,應確保身心障礙者、獨居長者、低收入戶及其兒童、無法獲得喘息的家庭照顧者,以及新住民與移工都享有被照顧與照顧的權益。因此,臺灣照顧學會建議,將現行「三合一」模式(兒童照顧、老人照顧、婦女就業)擴展為「五合一」,納入身心障礙者、新移民與移工的需求,讓需要支持的群體獲得應有的資源。唯有建立尊嚴、平等、互惠的照顧關係,才能落實照顧正義,打造真正共融、永續的健康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