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才大便一次 竟是肠漏症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2/18

一名四十五岁女性上班族,在九天长假中竟然仅排便一次!经检查结果确认,罹患「肠漏症」。杨智雯医师表示,建议患者做饮食调整、补充营养素、重建肠道菌群、培养规律排便习惯,以减少肠道发炎、改善便秘问题。

杨智雯医师表示,这位患者身高一五五公分、体重六十公斤,BMI达二十五,属於过重范围。假期结束後,她听同事讨论减肥,才惊觉自己在短短几天内竟也胖了三公斤,因此决定寻求专业协助,顺便看看能否改善多年的便秘问题。

为此,杨智雯医师帮她安排了多项健康检测,包括胰岛素阻抗、慢性食物过敏原以及肠道代谢检测等。她解释,慢性食物过敏原检测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因长期摄取过敏食物而引发肠道慢性发炎,加重便秘症状;而肠道代谢检测则用来评估肠道菌群平衡、消化代谢功能及肠黏膜健康状态,进一步厘清便秘及体重增加的根源。

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对鸡蛋、牛奶、小麦制品、黄豆、高丽菜、花椰菜、地瓜等食物存在敏感反应,胰岛素阻抗指数也达3.4,属於严重胰岛素阻抗。此外,胰脏弹性蛋白__(Elastase-1)偏低,产生过多腐败性短链脂肪酸,肠道菌丛失衡,肠道黏膜屏障受损,确认罹患肠漏症。

杨智雯医师指出,患者长期藉由大量精致碳水化合物纾压,导致胰岛素阻抗并引起身体发炎。不仅压力无法真正纾解,还形成新的内在压力,让肠道持续处於发炎状态。肠道菌丛失衡产生过多腐败性脂肪酸,进一步损害肠道的上皮细胞,减弱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肠道蠕动,造成排便问题。而过度依赖灌肠会更加破坏肠道正常蠕动,让身体逐渐失去自主排便能力,并加剧肠黏膜受损程度,增加肠漏症风险。

肠漏症会使肠道黏膜屏障无法有效阻挡过敏原、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渗透至血液中,进而诱发全身性发炎反应,最终导致严重便秘及脂肪堆积的恶性循环。

针对此患者的情况,杨智雯医师提出四大改善建议∶一、饮食调整∶避免摄取过敏食物,改为选择富含纤维的绿色蔬菜、全谷类,并多摄取深海鱼、橄榄油等抗发炎食材,有助於改善肠道炎症。二、补充营养素∶建议补充Omega-3脂肪酸、胶原蛋白、麸醯胺酸等营养素,有助於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减少肠道发炎。三、重建肠道菌群∶透过补充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并维持肠道黏膜健康,改善便秘问题。四、培养规律排便习惯∶尝试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厕所,尤其是在早晨或餐後,因为进食会刺激肠道反射。这样能够帮助身体形成生物钟,让肠道习惯於在特定时间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