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 可加入祛濕中藥材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2/17

台灣人常有補冬的傳統習俗,開業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台灣冬季氣候以濕冷為主,不妨在常見食補中加入祛濕類中藥材,通常進補適度即可,尤以溫補類進補,包括麻油、燒酒、十全大補湯、當歸羊肉湯等,都需要特別注意體質宜忌,避免過度進補造成身體慢性發炎。

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痛風、更年期潮熱等慢性病患者等族群更要特別注意。

吳醫師指出,對於不同體質的人,第一種養生飲品參耆茶,適合手腳虛弱冰冷、容易疲倦等族群,材料:西洋參15克、黃耆10克、生地6克、大棗3顆、沙參6克,做法:所有藥材泡水洗淨,以1000毫升溫熱水泡開,再放入水中煮滾約15分鐘,溫熱飲用為宜。適量的溫補藥材能讓人恢復體力,加入適度的沙參,確保沒有因為進補化燥的顧慮。

吳宛容醫師進一步指出,第二種養生飲品茅根清潤茶,適合身體燥熱、大便乾硬、口乾舌燥、嘴破、睡不好,以及容易慢性發炎等族群。材料:盧根12克、白茅根12克、玉竹9克、百合6克,做法:所有藥材泡水洗淨,以1000毫升溫熱水泡開,再放入水中煮滾約15分鐘,溫熱飲用為宜。

吳宛容醫師強調,現代人以思考型工作為主,病機上常有類似「鬱」的病機,再加上外在天氣濕冷,出汗不暢,有時恐出現鬱熱、濁氣難以排出,造成類似伏邪、伏熱發作等症狀。因此,特別選用蘆根、白茅根等利尿透邪的藥材。

第三種養生飲品四神湯,適合既怕冷又怕熱、消化不良、容易腹脹、排便偏軟與偏硬等族群,材料:茯苓10克、芡實10克、山藥10克、薏仁10克、蓮子20克,做法:所有藥材泡水洗淨,以1000毫升溫熱水泡開,再放入水中煮滾約15分鐘,溫熱飲用為宜。四神湯有助溫補脾胃,能夠祛濕提升腸胃吸收功能,輕微補氣又無上火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