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內早產兒染RSV 7成住ICU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4/11/18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一千名嬰幼兒因感染RSV而住院,高達九成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而早產兒出生三個月內感染RSV,住進加護病房比例高達七成!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攜手早產兒基金齊呼籲政府跟進日韓,放寬預防RSV的單株抗體健保給付至三十三至三十五週早產兒,並能同時儲備多種預防武器,安全穩定接種避免中斷保護力,全面提升RSV防疫覆蓋率。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病程快又猛,是造成嬰幼兒肺炎與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因,尤其對肺部發育及免疫功能不成熟的早產兒,威脅更鉅。RSV具高度傳染力,是造成小兒社區型肺炎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而早產兒出院後六個月內是感染RSV造成住院的高危險期,感染後重症、住院比例比足月新生兒高,龐大的醫療負擔亦隨之而來。據統計,兒童因感染RSV住院,平均住院三至七天,嚴重者高達二十幾天,每名兒童患者的醫療費用可能高達二十萬台幣。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表示,如何提升新生兒的健康照護,並進一步降低早產兒罹病率、死亡率是亞洲國家新生兒科醫界關注的重點。由於RSV目前尚無特效藥可治療,防治策略必須以預防為核心,以有效降低感染後的重症、住院風險,並減輕醫療體系和家庭的負擔。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攜手早產兒基金會推動「遠離RSV,按月接種加追蹤」,盼為早產兒這樣的高風險族群,築起完整的RSV公衛防護牆,也建議政府應積極儲備多種預防武器,全面提升防疫覆蓋率。借鏡新冠防疫的公衛經驗,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疫情,應通盤考量預作準備:首先,儲備多種的預防武器,避免藥品斷糧以維持供貨穩定及量能。第二,高風險族群更脆弱,防疫安全性必須經過長期驗證、追蹤。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補充,由於早產兒較足月兒情況相對不穩定,一般臨床上建議早產兒在兩歲前應每月回診監測生長狀況,及時進行早期矯正和干預。若能將RSV單株抗體的按月接種時程結合早產兒每月固定回診追蹤,不但能提升醫療效能,按月監控追蹤也更安心。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林明志指出,RSV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於普通感冒,像是三十八度以上發燒、劇烈咳嗽、痰液增加,隨著感染加劇,RSV對於早產兒的威脅尤為棘手,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呼吸道症狀,例如呼吸急促(>六十次/分鐘)、呼吸發出「咻咻咻」喘鳴聲等症狀。「早產兒的免疫系統與肺臟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感染RSV後重症住院風險遠高於足月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