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5分钟 骨松不再沉默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4/10/22

台湾即将於二○二五年步入超高龄社会,即每五人就有一位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随著大量人口老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台湾髋部骨折率更居亚洲首位。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暨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陈崇桓理事长表示,髋部骨折的致死率高於某些癌症,若未经适当治疗,骨折後三至六个月内再次骨折的风险将增至五倍。呼吁长者正视骨质疏松的威胁,并倡导「骨松早筛检,骨折不出现」,鼓励国人进行DXA骨密度检测,只要五分钟躺著测骨松,提早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沉默的疾病,许多患者直到骨折後才察觉病情。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像骨牌效应,将引发一连串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褥疮、肺炎、尿道炎和静脉炎等多种感染,长期卧床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及情绪低落,显著降低生活品质。

根据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二○二三年发表的台湾成人骨质疏松症防治之指引,约每三名台湾女性中就有一位在其一生会遭遇一次脊椎、髋部、肩关节或腕部骨折,男性则约每五人中有一位面临骨折风险,显示骨质疏松症对国人健康的严重影响。骨质量大约二十五岁达到巅峰,四○岁後逐年流失。可将骨本视为银行存款,年轻时累积骨本,年老时逐渐消耗。尤其是停经後妇女,骨质流失情况更为严重。他建议,透过「驼、矮、痛」这三大常见症状自我检测,并鼓励六十五岁以上停经女性、七十岁以上男性、长期使用类固醇患者,以及五十岁以上曾有骨折史或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子的民众,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此外抽菸、饮酒、体重过轻等,也会增加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的统计,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二○%至二十四%,远高於许多常见的癌症,并有近八○%的患者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此外骨质疏松性骨折一年内,近半数老年人会再次骨折,二次骨折後的死亡风险更大幅上升。陈理事长表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如同马拉松,疗程须以年为单位,与其他慢性病相比,更须耐心和长期坚持。患者应主动与医师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并有效降低骨折风险。

根据二○二四年发表之指引,骨质疏松症为慢性病,治疗策略包含长期治疗和接续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其核心目标在於降低骨松性骨折风险,而提升患者骨密度为实现目标的关键治疗策略之一。目前国内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相当多样化,可分为抗骨流失药物、促骨生成类药物,以及混合型三类,医师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或针剂治疗方案。对於重症或及高风险族群,可采取「先行增加骨密,巩固骨骼」的治疗策略,建议遵照医嘱,考虑先使用促骨生成类药物,加速提升骨密度,符合条件者也可申请健保,後续再用抗骨流失类药物持续提升骨密度。提升骨密度不仅有助於降低骨折发生率,还能减少术後骨钉松脱率,并降低再次手术的可能。此外,强化骨密度也有助於减少人工关节术後植入物的位移及松脱率,同时降低脊椎手术後骨钉松脱及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