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療及藥物自費非年輕人可負擔 盼健保支援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4/10/16

在竹科半導體業工作、現年三十一歲的柔柔,二十九歲時摸到左側乳房有硬塊,就醫接受穿刺檢查確診為「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和醫師討論後決定自費使用國際標準的完整術前術後化療併用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兩年來連同醫療與手術費用已自費數百萬元,若不是科技業的收入和商業保險的支援,一般年輕人可能難以負擔龐大的自費治療,期待政府與健保能多關懷、給付國際標準治療,給年輕病友活下去的力量。

根據ESMO歐洲腫瘤學學會大會中發表的最新研究也顯示,相較於傳統化療,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接受完整術前術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五年疾病惡化與腫瘤復發風險降低近四成、整體死亡率下降約三成五,結果令醫界非常振奮,且進一步的次族群分析發現,亞洲族群更具治療潛力。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潘怡伶理事長則表示,台灣每年新增超過一萬五千名乳癌病友,約八成確診時為早期乳癌,三陰性乳癌確診年齡多在四十四至五十四歲,正處於衝刺事業、結婚和養兒育女的人生階段,罹癌對個人健康、家庭生活和工作都是一大打擊。

臺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黃俊升教授表示,在各種乳癌類型中,早期荷爾蒙陽性與HER2陽性型皆有多種藥物納入給付,唯有早期三陰性乳癌,健保僅給付化療藥物,癌友預後效果如果不盡理想,便可能形成早期乳癌中的治療缺口。

實際上,近年研究發現術前術後完整的化療併用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對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的效果顯著,有助提升治療反應率,降低復發風險,期待政府可以加速給付,彌補缺口,讓每位早期乳癌病友都有不只一種藥物的治療選擇。

三陰性乳癌因ER、PR與HER2三種受體表現陰性,可用的藥物選擇少,以化學治療為主,加上癌細胞的分化常呈現高惡性度、較為兇猛,如果發現的晚,轉移復發風險高,過去成為乳癌病友最害怕的乳癌類型。不過,臺北榮民總醫院曾令民副院長強調,近年拜醫藥進步之賜,術前術後搭配完整的化學療法併用免疫藥物輔助治療,早期三陰性乳癌也有機會追求穩定控制病情而不復發。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芳銘副院長進一步說明,相較於其他類型乳癌,三陰性乳癌的復發率比較高,整體復發率高達五○%,且大多集中在發病的前幾年,以早期三陰性乳癌為例,五年內復發風險逼近三成。尤其是「腫瘤介於一至二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腫瘤大於二公分」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族群,更容易復發,存活率偏低。

不過,這樣煩惱與壓力,隨著免疫藥物問世和輔助治療的介入,有機會降低。陳芳銘副院長表示,研究顯示,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若在手術前接受免疫藥物搭配化療,可以提高病理完全緩解率,有機會讓腫瘤縮小至病理檢驗時沒有偵測到的癌細胞,減少手術切除的範圍;手術後接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約半年,有助消滅手術後仍殘存的癌細胞,提升無事件存活期幫助追求更長的存活時間,因此被國際治療指引列為建議治療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