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疫情飆 中秋是高峰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4/09/04

腹瀉就診人次及群聚通報案件上升,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中秋將至,相關烤肉聚會、飲食增加,中秋前後是國內秋季腹瀉的一波高峰;需觀察中秋後腹瀉上升的情形,才能知道九月下旬是否會出現反轉。但這段期間要注意的是,今年諾羅病毒的流行是高於往年,今年腹瀉群聚總數九十八起高於過去四年,為五年來同期新高,顯示這波腹瀉疫情來勢洶洶,特別是在中秋烤肉,若食用未熟的魚貝海鮮、肉類等,容易感染食材帶有的病毒而引起腸胃炎、腹瀉,持續呼籲民眾歡樂團聚的同時也要避免生食。

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根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三十五週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十二萬九五三六人次,較前一週十二萬七八七六人次略升一‧三%,高於二○一九至二○二二年同期,惟低於去年同期,近五週整體而言呈上升趨勢;另全國近四週共接獲九十八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二○一九至二○二三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四十八起,以檢出諾羅病毒(二十九件,占六○‧四%)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十四件,占二十九‧二%)。

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的趨勢,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可持續一至十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五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餐飲旅宿場所等大規模腹瀉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備餐環境及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且食物應注意保存避免於室溫下放置過久且須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蛋、肉類及魚貝類等),以預防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傳播。

疾管署強調,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感染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且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此外,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備餐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出現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四十八小時後才可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