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6旬患治疗2个多月才复原
【记者蔡清钦/台南报导】 2024/08/22

▲赖劲翰医师表示,ARDS多由肺炎引发,高风险族群接种疫苗相当重要。(记者蔡清钦摄)
台南1名64岁男子患有糖尿病,因上呼吸道症状、咳嗽、发烧、呼吸喘至医院就诊,发现双侧大片肺浸润及呼吸衰竭,进行气管内管插管并使用呼吸器,因病情严重转至成大医院继续治疗,经检查确诊为新冠肺炎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治疗期间出现低血氧、麴菌肺炎、纵膈腔气肿、肺栓塞等多种并发症,陆续使用俯卧通气、抗生素、抗凝血剂、气切造口等措施,经过两个多月治疗,顺利出院恢复日常生活。

成大医院内科部医师赖劲翰说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是严重的肺部疾病,对加护病房中重症患者构成重大威胁。ARDS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发炎与肺部微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导致肺泡内充满液体,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引发急性呼吸衰竭。依疾病严重程度,死亡率高达30%-50%,是一种病情凶险的急性疾病。

ARDS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诱发的症候群。常见的病因包括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重症胰脏炎、大面积烧伤和重度外伤等。此外,严重的流感肺炎一直是造成ARDS的重要原因,而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严重的新冠肺炎感染也成为引发ARDS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初期症状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和低氧血症,随著病情进展,可能引发高二氧化碳血症、意识昏迷甚至呼吸衰竭。

赖劲翰医师表示,ARDS以支持性疗法和针对病因的个别治疗为主。对於严重低血氧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机械通气是治疗的基础,目的是改善氧合,同时避免呼吸器相关的肺损伤。对於插管使用呼吸器的患者,会采取低潮气量通气策略;特定情况下,俯卧通气、神经肌肉阻断剂和叶克膜也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方面,现有研究尚未发现特效药物。而针对潜在病因治疗,对於改善患者预後至关重要,包括∶对特定感染源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类固醇降低发炎反应等方式。即使顺利治愈,患者仍可能面临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身体功能受限及心理创伤等後遗症。

由於ARDS多由肺炎引发,疫苗接种相当重要。赖劲翰医师提醒,高风险族群如年长者、慢性病患者应定期接种流感、新冠及肺炎链球菌疫苗。另外,勤洗手与戴口罩也能有效阻断病毒或细菌传播,降低肺炎发生率。透过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早期识别和介入、正确的通气治疗与支持性疗法、以及不断创新治疗手段,可更积极防治ARDS,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构建更健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