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術後追蹤尿液 掌握復發趨勢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4/08/01

臺大醫院與臺灣大學醫學院共同合作的研究團隊,發布重要的醫學應用成果,為甲狀腺癌的早期診斷與術後追蹤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生物指標。研究發現,利用尿液中外泌體的甲狀腺球蛋白(Urinary Exosomal Thyroglobulin,U-ExTg)可作為甲狀腺癌術後監測的生物標記。臺大醫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發表,非侵入性並具有高準確度之甲狀腺癌術後追蹤指標,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奈米醫學期刊刊登,以及美國、日本與台灣專利認證。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依據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甲狀腺癌已成為國人第九大癌症,女性的第四大癌症。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癌症。

甲狀腺癌的種類有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未分化癌等,其中乳突癌占所有甲狀腺癌的八○%、濾泡癌占一○至十五%、髓質癌占三至四%、未分化癌則占一至二%。甲狀腺癌的症狀有:頸部出現無痛性腫塊或腫大、聲音沙啞,可能是腫瘤壓迫喉部、吞嚥困難,隨著腫瘤增大可能會加劇、呼吸困難,腫瘤影響氣道時可能發生、頸部或喉部疼痛,通常伴隨腫瘤的增大、多數甲狀腺癌生長速度較慢,易於早期發現。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代謝內分泌科主任王治元教授表示,甲狀腺癌患者在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術及放射性碘治療後,傳統上依靠血清甲狀腺球蛋白來監測是否有殘留或復發。然而,血清甲狀腺球蛋白的檢測可能受到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的干擾,並且需要昂貴的重組人促甲狀腺激素(rhTSH)刺激才能提高檢測靈敏度(每次約新台幣四萬元),這也給患者帶來了額外的經濟負擔和不便。此次發表的新型生物指標:尿液中外泌體的甲狀腺球蛋白(U-ExTg),具有無侵入性、重複性高的優勢,讓病人減少篩檢抽血及停藥的不安。研究顯示,即使在傳統血清甲狀腺球蛋白無法檢測到的情況下,U-ExTg仍能顯示出甲狀腺癌的復發趨勢,為術後追蹤提供了更靈敏、更可靠的手段。

研究團隊針對新診斷的甲狀腺乳突癌及濾泡癌患者,分別在術前、術後、術後三個月和六個月進行尿液樣本收集和分析。結果顯示,術後患者的U-ExTg濃度與腫瘤大小及病理分期呈現顯著相關性,特別是在那些傳統血清甲狀腺球蛋白無法檢測的患者中,U-ExTg的濃度顯示了腫瘤的殘留或復發。此外,研究團隊還分析了尿液中另一種蛋白質,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以驗證U-ExTg的趨勢變化。半乳凝集素-3是已知與甲狀腺癌發生及轉移有關的蛋白質,與U-ExTg同步監測,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復發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