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 口服药物+照光治疗+生物制剂 缓解病症
【记者戴欣怡/新竹报导】 2024/06/28

十四岁的C弟弟从小就深受异位性皮肤炎的困扰,每天皮肤痒到睡不著,全身遍布湿疹与抓痕,家长带他去到很多诊所就医,但每次都是擦完药後好一点,然後又很快复发,C弟弟也因为这样变得心情低落、对治疗不抱希望。後来到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小儿过敏风湿免疫科就诊,接受口服药物与照光治疗,并在医疗团队、C弟弟、家属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申请到健保给付的生物制剂,经过规则治疗後,C弟弟的皮肤病灶明显改善,晚上终於可以好好睡觉,生活品质改善许多,也终於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徐玮襄医师说明,C弟弟刚至新竹台大分院就诊时,异位性皮肤炎状况已十分严重,全身至少卅%的体表面积都有皮肤病灶,四肢尤为严重,关节处皮肤都长出厚厚的苔癣化病灶,表面还加上多处渗血渗液,属於极重度的异位性皮肤炎。起初家长只希望拿药、擦药治疗就好,不打算长期治疗,经医疗团队的解释与努力沟通,家长才了解长期控制与追踪的重要性,同意让C弟弟接受长期且规则的治疗,而这也往往是许多异位性皮肤炎病人及家属容易忽视的部分。

徐玮襄医师表示,异位性皮肤炎是台湾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过去对於重度及极重度异位性皮肤炎的病童,除了固定涂抹类固醇药膏外,只能用口服免疫抑制剂或是口服类固醇加以控制,既要担心过度抑制免疫力,伤害肝肾功能,造成代谢异常等副作用,更深受其控制效果有限的困扰,随著医疗科技进展,有愈来愈多种生物制剂问世,这些生物制剂能更精准的去抑制疾病的发炎机转,使治疗效果更显著,也给病人与医生更多治疗的选项。

徐玮襄医师说明,目前健保署通过给付异位性皮肤炎的生物制剂,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针剂型生物制剂,每两周施予皮下注射,主要机转是阻断造成异位性皮肤炎的相关发炎细胞激素(介白素四与介白素十三),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灶的作用。自一一三年二月开始,健保署放宽杜避炎给付标准,从原十二岁以上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调整到六岁以上符合条件之儿童,预计将可以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病童。

第二类∶口服剂型生物制剂,需每日服用,主要机制是透过抑制Janus激__以阻断异位性皮肤炎的发炎反应传递链。目前健保署给付标准为十二岁以上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的儿童。

徐玮襄医师提醒,两者相较於传统的免疫抑制药物,都能更有效改善皮肤湿疹与搔痒感,然而药物都还是会有副作用,且每个人疾病状况不同,适合的药物也不尽相同,建议应找专业医师谘询与讨论,才能让疾病获得安全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