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 关键预防性治疗
根据台湾头痛学会统计,偏头痛的盛行率为九·一%,国内约有二百万人深受偏头痛所苦,其中以女性为大宗,女性的盛行率高达十四·四%,是男性的三倍,其中育龄妇女(三十至四十九岁)更是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饱受其苦,多半与女性荷尔蒙变动、经期周期密切相关。台湾头痛学会理事长杨钧百医师呼吁,有女性甚至每个月头痛天数高达二十至二十五天,不能一痛就吞止痛药,预防性治疗才能降低头痛发生的频率。
偏头痛常在生理期发作,小心是「女性荷尔蒙」在作祟!奇美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吕冠娴表示,偏头痛的发生和压力大、失眠、抽菸、饮食有关,然而女性患者较男性多的原因是大脑神经敏感度会受到女性荷尔蒙的波动影响,在月经前後诱发偏头痛的发作;到更年期後,发生偏头痛次数则会下降。
偏头痛是一种「疾病」,大多数的偏头痛是单侧搏动性,少部分会出现双侧头痛。若头痛达到中重度疼痛且已影响工作或生活、伴随恶心或呕吐症状、感到畏光及怕吵,以上三个症状中符合两个,就很有可能是偏头痛,建议就医进一步确认。若头痛持续三个月、每个月发作十五天以上,其中八天以上符合偏头痛的诊断准则,并且在未经服用止痛药下,头痛时间大於四小时,则可能为慢性偏头痛;据统计,有高达二%的人有慢性偏头痛,严重失能且影响生活,但多数病人并未求医。
一名三十五岁护理师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中,大学开始便受偏头痛困扰,进入临床工作後因轮三班作息不规律,加上需照顾二名孩子,头痛频率骤增至每月二十五天,也常因此请假、甚至无法参加小孩学校活动,严重影响到社交、生活及职场上的表现。另一名四十多岁家庭主妇,长期仰赖止痛药来应付偏头痛,直到头痛频率高达每月二十天以上才就医。她们在经过预防性治疗之後,头痛天数才得以减半,大幅改善生活品质。
偏头痛治疗可分为「急性止痛治疗」(治标)及「预防性治疗」(治本)。偏头痛发生时,多数人会先服用止痛药缓解疼痛,但止痛药只能做为急性治疗,无法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杨钧百理事长分享,每周使用止痛药严格限制在二天以下,就不会产生依赖性,如果一个月服用止痛药超过十天,反而会引起「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导致头痛恶性循环。
「预防性治疗才是关键」吕冠娴医师提醒,当每个月发作频率超过四天(头痛一周超过一次),或头痛明显影响生活及日常活动、急性治疗药物疗效不佳时,就建议使用预防性药物减少头痛发作。传统口服预防性药物包括乙型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抗癫痫药及抗忧郁剂等,近年更有许多新型预防性治疗问世,包括∶针剂如肉毒杆菌素、CGRP单株抗体,以及口服CGRP新药。相较传统药物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帮助患者减少头痛发作,改善生活品质。
慢性偏头痛的定义为每月至少十五天头痛,其中八天以上符合偏头痛特徵,且持续超过三个月。申请健保针剂型治疗时,「头痛日记」是关键佐证资料,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频率、症状与用药情况,有助医师评估与治疗。
目前,针对慢性偏头痛的健保给付治疗包括CGRP单株抗体与肉毒杆菌素。CGRP疗法每月注射一次,副作用少,效果稳定;肉毒杆菌素则每三个月注射一次,针对额头、头皮与肩颈等三十一个特定部位,临床统计约七成患者可将发作频率减半以上。肉毒杆菌素在施打後约可维持三个月疗效,不需要频繁回诊,对於日常繁忙的族群较为方便。若是有怀孕风险的女性,可以考虑选择口服CGRP新药,不须打针,服用方便、弹性。
偏头痛常在生理期发作,小心是「女性荷尔蒙」在作祟!奇美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吕冠娴表示,偏头痛的发生和压力大、失眠、抽菸、饮食有关,然而女性患者较男性多的原因是大脑神经敏感度会受到女性荷尔蒙的波动影响,在月经前後诱发偏头痛的发作;到更年期後,发生偏头痛次数则会下降。
偏头痛是一种「疾病」,大多数的偏头痛是单侧搏动性,少部分会出现双侧头痛。若头痛达到中重度疼痛且已影响工作或生活、伴随恶心或呕吐症状、感到畏光及怕吵,以上三个症状中符合两个,就很有可能是偏头痛,建议就医进一步确认。若头痛持续三个月、每个月发作十五天以上,其中八天以上符合偏头痛的诊断准则,并且在未经服用止痛药下,头痛时间大於四小时,则可能为慢性偏头痛;据统计,有高达二%的人有慢性偏头痛,严重失能且影响生活,但多数病人并未求医。
一名三十五岁护理师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中,大学开始便受偏头痛困扰,进入临床工作後因轮三班作息不规律,加上需照顾二名孩子,头痛频率骤增至每月二十五天,也常因此请假、甚至无法参加小孩学校活动,严重影响到社交、生活及职场上的表现。另一名四十多岁家庭主妇,长期仰赖止痛药来应付偏头痛,直到头痛频率高达每月二十天以上才就医。她们在经过预防性治疗之後,头痛天数才得以减半,大幅改善生活品质。
偏头痛治疗可分为「急性止痛治疗」(治标)及「预防性治疗」(治本)。偏头痛发生时,多数人会先服用止痛药缓解疼痛,但止痛药只能做为急性治疗,无法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杨钧百理事长分享,每周使用止痛药严格限制在二天以下,就不会产生依赖性,如果一个月服用止痛药超过十天,反而会引起「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导致头痛恶性循环。
「预防性治疗才是关键」吕冠娴医师提醒,当每个月发作频率超过四天(头痛一周超过一次),或头痛明显影响生活及日常活动、急性治疗药物疗效不佳时,就建议使用预防性药物减少头痛发作。传统口服预防性药物包括乙型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抗癫痫药及抗忧郁剂等,近年更有许多新型预防性治疗问世,包括∶针剂如肉毒杆菌素、CGRP单株抗体,以及口服CGRP新药。相较传统药物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帮助患者减少头痛发作,改善生活品质。
慢性偏头痛的定义为每月至少十五天头痛,其中八天以上符合偏头痛特徵,且持续超过三个月。申请健保针剂型治疗时,「头痛日记」是关键佐证资料,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频率、症状与用药情况,有助医师评估与治疗。
目前,针对慢性偏头痛的健保给付治疗包括CGRP单株抗体与肉毒杆菌素。CGRP疗法每月注射一次,副作用少,效果稳定;肉毒杆菌素则每三个月注射一次,针对额头、头皮与肩颈等三十一个特定部位,临床统计约七成患者可将发作频率减半以上。肉毒杆菌素在施打後约可维持三个月疗效,不需要频繁回诊,对於日常繁忙的族群较为方便。若是有怀孕风险的女性,可以考虑选择口服CGRP新药,不须打针,服用方便、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