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家用廚餘機減少垃圾量? 中市環局︰廚餘機成品發酵不完全尚待評估

減少垃圾量、紓解焚化壓力,台中市議員邱愛珊、黃佳恬、林昊佑、楊大鋐議員(如圖)聯合質詢並呼籲市府,應積極評估仿效屏東縣「家用廚餘機補助方案」,透過源頭減量政策,逐步建立台中成為真正宜居、永續的城市。
邱愛珊指出,根據環保署數據,全台垃圾中廚餘佔比超過30%,是最容易回收再利用的廢棄物之一。屏東縣政府自114年度起推動家用廚餘機補助政策,針對設籍民眾每戶提供最高6,000元的購機補助,補助比例達40%。此舉預計一年內可減少約500公噸垃圾量,並大幅減輕焚化壓力,成效相當顯著,值得台中市作為參考。
議員們表示,指出2023年台中市平均每日垃圾量高達1,600公噸,居六都之冠,雖市府持續推動分類回收與焚化處理,但由於廚餘比例仍高,加上社區回收設施不足、家戶參與門檻高,造成整體垃圾處理體系面臨沉重負荷。
環保局局長陳宏益回應,由於部分民眾處理廚餘不便,近年家用廚餘機逐漸普及,然而部分縣市實施經驗也顯示,若廚餘機產出的成品發酵不完全,仍需另覓土地堆置或掩埋,可能衍生後續處理問題。環保局將審慎檢討相關成效,並主動向屏東縣環保局請益,作為未來政策評估與規劃的參考。
邱愛珊指出,根據環保署數據,全台垃圾中廚餘佔比超過30%,是最容易回收再利用的廢棄物之一。屏東縣政府自114年度起推動家用廚餘機補助政策,針對設籍民眾每戶提供最高6,000元的購機補助,補助比例達40%。此舉預計一年內可減少約500公噸垃圾量,並大幅減輕焚化壓力,成效相當顯著,值得台中市作為參考。
議員們表示,指出2023年台中市平均每日垃圾量高達1,600公噸,居六都之冠,雖市府持續推動分類回收與焚化處理,但由於廚餘比例仍高,加上社區回收設施不足、家戶參與門檻高,造成整體垃圾處理體系面臨沉重負荷。
環保局局長陳宏益回應,由於部分民眾處理廚餘不便,近年家用廚餘機逐漸普及,然而部分縣市實施經驗也顯示,若廚餘機產出的成品發酵不完全,仍需另覓土地堆置或掩埋,可能衍生後續處理問題。環保局將審慎檢討相關成效,並主動向屏東縣環保局請益,作為未來政策評估與規劃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