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寮洋保育有成鳥種數冠全台 新品蛋捲開賣享優惠

現正值冬候鳥北返回繁殖地之際,賞鳥熱點田寮洋棲地保育有成,鳥種數三百六十七種全台第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易危物種(VU)的尖尾濱鷸及近危(NT)物種紅胸濱鷸本月都現蹤田寮洋。田寮洋「信鳥到站」品牌推出「羽豐米蛋捲」新品,新北市農業局邀請支持地方保育成果製成的米蛋捲。
新北市農業局長諶錫輝二十日表示,新北農業核心就是「健康」,民眾吃得健康、生物過得健康、農民做的健康,透過推動友善及有機耕作,融合棲地保育的概念使農業生產能達到雙贏,讓農業可以同時照顧農民、生物與消費者,用健康的「羽豐米」及「羽豐米蛋捲」擴大農地價值,促進農業永續及環境共好,大家一起用行動支持田寮洋。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貢寮田寮洋地區,是候鳥秋季南遷度冬抵達台灣的第一站,也是候鳥春季北返繁殖地前最後的補給站。新北市農業局輔導田寮洋在地農友進行友善耕作,並營造多樣的棲地類型提供候鳥棲息,致使出現在田寮洋的候鳥種類十分豐富,甚至不常在台灣見到的稀有大型冬候鳥如白額雁、豆雁等也會在田寮洋現跡,依據全球知名的鳥類線上資料庫eBird顯示,田寮洋鳥種紀錄目前已達三百六十七種,全台第一。
依據4月份的鳥類調查顯示,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易危物種(VU)的尖尾濱鷸及近危(NT)物種紅胸濱鷸都有現蹤田寮洋,這不僅顯示候鳥在遷徙過程中路線的選擇,也與田寮洋具有多樣化及友善的棲息環境息息相關。
此外,除了冬候鳥,春季田寮洋還可看到其他鳥類,如幾乎每天可見保育類猛禽黑鳶,保育類留鳥臺灣藍鵲、黑頭文鳥等活動也變得更為頻繁,夏候鳥如杜鵑科的噪鵑、北方中杜鵑也開始現蹤,為春季田寮洋增添許多不同的羽色。
在推動保育與支持在地農業發展的雙重目標下,新北市農業局為保護在地豐富生態系統並照顧在地,輔導農民轉作友善耕作,也成立友善農產品牌「信鳥到站」並推出在地生產的「羽豐米」,讓生態與農業共榮。
圖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易危物種(VU)的尖尾濱鷸本月出現在田寮洋。(圖:陳明芫拍攝)
新北市農業局長諶錫輝二十日表示,新北農業核心就是「健康」,民眾吃得健康、生物過得健康、農民做的健康,透過推動友善及有機耕作,融合棲地保育的概念使農業生產能達到雙贏,讓農業可以同時照顧農民、生物與消費者,用健康的「羽豐米」及「羽豐米蛋捲」擴大農地價值,促進農業永續及環境共好,大家一起用行動支持田寮洋。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貢寮田寮洋地區,是候鳥秋季南遷度冬抵達台灣的第一站,也是候鳥春季北返繁殖地前最後的補給站。新北市農業局輔導田寮洋在地農友進行友善耕作,並營造多樣的棲地類型提供候鳥棲息,致使出現在田寮洋的候鳥種類十分豐富,甚至不常在台灣見到的稀有大型冬候鳥如白額雁、豆雁等也會在田寮洋現跡,依據全球知名的鳥類線上資料庫eBird顯示,田寮洋鳥種紀錄目前已達三百六十七種,全台第一。
依據4月份的鳥類調查顯示,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易危物種(VU)的尖尾濱鷸及近危(NT)物種紅胸濱鷸都有現蹤田寮洋,這不僅顯示候鳥在遷徙過程中路線的選擇,也與田寮洋具有多樣化及友善的棲息環境息息相關。
此外,除了冬候鳥,春季田寮洋還可看到其他鳥類,如幾乎每天可見保育類猛禽黑鳶,保育類留鳥臺灣藍鵲、黑頭文鳥等活動也變得更為頻繁,夏候鳥如杜鵑科的噪鵑、北方中杜鵑也開始現蹤,為春季田寮洋增添許多不同的羽色。
在推動保育與支持在地農業發展的雙重目標下,新北市農業局為保護在地豐富生態系統並照顧在地,輔導農民轉作友善耕作,也成立友善農產品牌「信鳥到站」並推出在地生產的「羽豐米」,讓生態與農業共榮。
圖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易危物種(VU)的尖尾濱鷸本月出現在田寮洋。(圖:陳明芫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