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寮洋保育有成鸟种数冠全台__新品蛋卷开卖享优惠

现正值冬候鸟北返回繁殖地之际,赏鸟热点田寮洋栖地保育有成,鸟种数三百六十七种全台第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易危物种(VU)的尖尾滨鹬及近危(NT)物种红胸滨鹬本月都现踪田寮洋。田寮洋「信鸟到站」品牌推出「羽丰米蛋卷」新品,新北市农业局邀请支持地方保育成果制成的米蛋卷。
新北市农业局长谌锡辉二十日表示,新北农业核心就是「健康」,民众吃得健康、生物过得健康、农民做的健康,透过推动友善及有机耕作,融合栖地保育的概念使农业生产能达到双赢,让农业可以同时照顾农民、生物与消费者,用健康的「羽丰米」及「羽丰米蛋卷」扩大农地价值,促进农业永续及环境共好,大家一起用行动支持田寮洋。
位於台湾东北角的贡寮田寮洋地区,是候鸟秋季南迁度冬抵达台湾的第一站,也是候鸟春季北返繁殖地前最後的补给站。新北市农业局辅导田寮洋在地农友进行友善耕作,并营造多样的栖地类型提供候鸟栖息,致使出现在田寮洋的候鸟种类十分丰富,甚至不常在台湾见到的稀有大型冬候鸟如白额雁、豆雁等也会在田寮洋现迹,依据全球知名的鸟类线上资料库eBird显示,田寮洋鸟种纪录目前已达三百六十七种,全台第一。
依据4月份的鸟类调查显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易危物种(VU)的尖尾滨鹬及近危(NT)物种红胸滨鹬都有现踪田寮洋,这不仅显示候鸟在迁徙过程中路线的选择,也与田寮洋具有多样化及友善的栖息环境息息相关。
此外,除了冬候鸟,春季田寮洋还可看到其他鸟类,如几乎每天可见保育类猛禽黑鸢,保育类留鸟台湾蓝鹊、黑头文鸟等活动也变得更为频繁,夏候鸟如杜鹃科的噪鹃、北方中杜鹃也开始现踪,为春季田寮洋增添许多不同的羽色。
在推动保育与支持在地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下,新北市农业局为保护在地丰富生态系统并照顾在地,辅导农民转作友善耕作,也成立友善农产品牌「信鸟到站」并推出在地生产的「羽丰米」,让生态与农业共荣。
图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易危物种(VU)的尖尾滨鹬本月出现在田寮洋。(图:陈明芫拍摄)
新北市农业局长谌锡辉二十日表示,新北农业核心就是「健康」,民众吃得健康、生物过得健康、农民做的健康,透过推动友善及有机耕作,融合栖地保育的概念使农业生产能达到双赢,让农业可以同时照顾农民、生物与消费者,用健康的「羽丰米」及「羽丰米蛋卷」扩大农地价值,促进农业永续及环境共好,大家一起用行动支持田寮洋。
位於台湾东北角的贡寮田寮洋地区,是候鸟秋季南迁度冬抵达台湾的第一站,也是候鸟春季北返繁殖地前最後的补给站。新北市农业局辅导田寮洋在地农友进行友善耕作,并营造多样的栖地类型提供候鸟栖息,致使出现在田寮洋的候鸟种类十分丰富,甚至不常在台湾见到的稀有大型冬候鸟如白额雁、豆雁等也会在田寮洋现迹,依据全球知名的鸟类线上资料库eBird显示,田寮洋鸟种纪录目前已达三百六十七种,全台第一。
依据4月份的鸟类调查显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易危物种(VU)的尖尾滨鹬及近危(NT)物种红胸滨鹬都有现踪田寮洋,这不仅显示候鸟在迁徙过程中路线的选择,也与田寮洋具有多样化及友善的栖息环境息息相关。
此外,除了冬候鸟,春季田寮洋还可看到其他鸟类,如几乎每天可见保育类猛禽黑鸢,保育类留鸟台湾蓝鹊、黑头文鸟等活动也变得更为频繁,夏候鸟如杜鹃科的噪鹃、北方中杜鹃也开始现踪,为春季田寮洋增添许多不同的羽色。
在推动保育与支持在地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下,新北市农业局为保护在地丰富生态系统并照顾在地,辅导农民转作友善耕作,也成立友善农产品牌「信鸟到站」并推出在地生产的「羽丰米」,让生态与农业共荣。
图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易危物种(VU)的尖尾滨鹬本月出现在田寮洋。(图:陈明芫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