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虐率 5年成长1.2倍
根据卫福部统计,我国近年婴幼儿受虐比率约为千分之二,这些案件超过九成发生在家庭内,施虐者则有八成是父母。近五年在少子化的趋势下,台湾婴幼儿受虐比率仍从千分之二·二六上升至千分之二·六五,是五年前数据的一·二倍,每年约有二千多名的婴幼儿受虐,并以家内受虐人数为最大宗。
六岁以下孩子遭受疏忽虐待的事件,九十三%的案件是发生在家庭内,其中八十四%的施虐者是父母、祖父母等亲属占十二%、父母同居人占四%;另外,有七%的案件是发生在家外幼托照顾场域。
婴幼儿受到虐待的类型,以身体虐待占近五成(四十九%)为主,如不断哭闹一时失控徒手打巴掌、摇晃婴幼儿;其次为疏忽占四十四%,如独留、营养不良、未就医等;言语暴力及其他等则占八%。
遭受不当对待类型则以身体不当对待或疏忽照顾为多,显示婴幼儿不当对待大多发生於受家长照顾管教期间,发生原因则以处理婴幼儿生活规范、作息、饮食问题占五十二%最高,其次为不耐婴幼儿哭闹(十八%)、独留及教养知能不足(十五%)等,这与现场育有六岁以下孩童家长代表所陈述最令他们头痛的育儿情境不谋而合,显示如何因应及管教婴幼儿的日常生活作息、饮食如厕、规范建立、频繁哭闹等,是挑战家长的难题。
针对前述的育儿困难,台湾适性发展促进会杨沛琏副秘书长分享曾辅导过的个案,无论是产後忧郁的新手妈妈、全职照顾却因孩子作息问题爆炸的家长,透过「停-停止自责、看-看见孩子的需求与发展、听-听取正向建议与支持」;另陈木荣(柚子)医师建议家长可以从认识自己的宝宝做起,理解哭闹跟行为背後表达的需求,并学习及实践相关育儿亲职及情绪管理技巧,当孩子或家长有特殊身心病徵时,也应积极向外寻求治疗,逐步建立亲子相处与孩子的作息行为模式,也适时表达照顾压力与寻求定时支援,而重拾教养的信心;卫福部保护司也展示我国育儿资源地图,包含实体的社福中心、家庭教育中心、亲子馆及线上学习资源等,让家长在面临困难、崩溃的边缘时,有求助的管道。
六岁以下孩子遭受疏忽虐待的事件,九十三%的案件是发生在家庭内,其中八十四%的施虐者是父母、祖父母等亲属占十二%、父母同居人占四%;另外,有七%的案件是发生在家外幼托照顾场域。
婴幼儿受到虐待的类型,以身体虐待占近五成(四十九%)为主,如不断哭闹一时失控徒手打巴掌、摇晃婴幼儿;其次为疏忽占四十四%,如独留、营养不良、未就医等;言语暴力及其他等则占八%。
遭受不当对待类型则以身体不当对待或疏忽照顾为多,显示婴幼儿不当对待大多发生於受家长照顾管教期间,发生原因则以处理婴幼儿生活规范、作息、饮食问题占五十二%最高,其次为不耐婴幼儿哭闹(十八%)、独留及教养知能不足(十五%)等,这与现场育有六岁以下孩童家长代表所陈述最令他们头痛的育儿情境不谋而合,显示如何因应及管教婴幼儿的日常生活作息、饮食如厕、规范建立、频繁哭闹等,是挑战家长的难题。
针对前述的育儿困难,台湾适性发展促进会杨沛琏副秘书长分享曾辅导过的个案,无论是产後忧郁的新手妈妈、全职照顾却因孩子作息问题爆炸的家长,透过「停-停止自责、看-看见孩子的需求与发展、听-听取正向建议与支持」;另陈木荣(柚子)医师建议家长可以从认识自己的宝宝做起,理解哭闹跟行为背後表达的需求,并学习及实践相关育儿亲职及情绪管理技巧,当孩子或家长有特殊身心病徵时,也应积极向外寻求治疗,逐步建立亲子相处与孩子的作息行为模式,也适时表达照顾压力与寻求定时支援,而重拾教养的信心;卫福部保护司也展示我国育儿资源地图,包含实体的社福中心、家庭教育中心、亲子馆及线上学习资源等,让家长在面临困难、崩溃的边缘时,有求助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