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信仰與建築時光之旅 宗博館天主堂特展開展
【記者王志誠、周貞伶/新北報導】 2025/04/12

▲參加世界宗教博物館《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的貴賓合影。(圖: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持續致力於宗教對話,四月十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推出《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以「人們因此而有盼望」為主題,帶領觀眾走入臺南後壁稻田間,承載百年祝福的天主堂,揭開信仰、建築與土地交織的美麗篇章。

特展於十一日舉行開幕式,現場嘉賓雲集,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本堂神父呂天恩、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徐昌志、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代理執行長沈孟穎、長短樹鄉村研究所建築師趙柏聿、國立臺灣博物館副研究員林一宏、永和區長周慶珍等人蒞臨,由展覽規劃組專員吳芸葳導覽,現場洋溢溫馨與神聖光輝的氛圍。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長年倡導「促進宗教交流與對話」,這次展覽延續這樣的使命,以「希望」為核心,回望一座教堂的身世與精神。在二0二五天主教禧年以「希望的朝聖者」為主題之際,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故事,無疑是臺灣宗教文化中真摯且具普世意義的象徵。

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顯月法師肯定這次特展的意義,他表示,創辦人心道法師認為臺灣數十年來持續安定與繁榮,宗教展現了關鍵力量。博物館是交流的平台,透過展覽與活動,讓不同宗教展開對話,彼此學習、相互理解。

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展區,錯落於博物館兩個樓層,形成與館內常設展呼應的動線。七樓朝聖步道上的「人們因此而有盼望」,回應展名主題,聚焦信仰如何成為人心力量,展出楊森神父手寫的傳教日記、建設與宣教影像及建築模型。

世界宗教展示大廳輪展櫃的「稻田上的天主堂」,重現教堂的興建歷程及整修計畫,展出建築設計師波姆的手稿設計圖像、早期聖堂屋頂上的十字架、修復剖面圖及模擬圖,呈現教堂與土地的緊密連結。

六樓生命之旅廳消失密室「光榮聖十字架」,探索宗教象徵的力量,展出聖髑、菁寮堂基督光榮君王十字架與教堂內擺設的長椅,邀請觀眾靜心凝視信仰的軌跡。

這次展覽不僅呈現宗教建築的藝術之美,更彰顯人與人、人與神、人與土地之間的深情牽繫。在紛擾不安的時代裡,一座教堂的存在,是信仰的避風港,也是歷史的見證者。走入世界宗教博物館,或許不只是看一場展覽,更是一次心靈朝聖之旅,邀請觀眾透過建築與信仰交織的故事,一同尋回心中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