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潛伏期長 具傳染力
結核菌在體內可潛伏三個月到五十年都有可能,當抵抗力不好時,它就會從沉睡狀態變成活動性的狀態,而具有傳染力。隨著結核病病人逐年減少,加以我國結核病病人六十四%為六十五歲以上民眾,結核病診斷更需要避免延遲診斷及衍生可能的死亡,已籲請醫療院所針對疑似結核病病人診斷時全面使用快速分子檢測,檢驗陽性須儘快完成治療,避免結核病發病帶來不便。
結核病是由一種好氧性的耐酸性結核桿菌所引起,為一全球性的慢性傳染病,在開發中國家尤其盛行。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
疾管署莊人祥署長表示,我國二○二四年結核病新案發生率預估為每十萬人口二十七例(六二二二人),相較二○○五年每十萬人口七十三例(一萬六四七二人),累積降幅達六十三%。除發現及治療結核病病人外,近年更積極推動風險族群LTBI檢驗與治療,在感染結核菌但未發病前給予積極治療,提供九成以上保護力預防未來發病成為結核病,促使結核病的發生有效降低,二○二四年共計提供十一萬五五四七人LTBI檢驗服務,檢驗陽性者有一萬三七九一人加入LTBI治療。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理事長理事長余明治表示,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主要是因為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常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在空氣中的飛沫核,即可能感染,但不經衣服或食器傳染。傳染常發生在與病患同住一室的家人或密切接觸的人。與傳染性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以及共處的環境是否通風良好,也是影響結核菌傳染的重要因素。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不立即發病,一旦發病症狀為咳嗽超過二週、體重減輕、發燒等。目前已有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病是可以治癒的。
台灣結核暨肺部疾病醫學會理事長王振源表示,若感染結核菌但尚未發病時,是不會傳染給旁人,稱為潛伏結核感染(LTBI)。結核菌可長期潛存在宿主體內伺機發病,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五至十%機會發病,感染後,首二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除接觸者外,若有其他容易造成結核病發病之危險因子(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高齡、免疫機能不全者、末期腎臟病患者等)的高危險群,如能適時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潛伏感染,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
疾管署聯合二十二縣市衛生局,共同宣導LTBI檢驗與治療的重要性。自三月二十四日起為期兩個月(至五月二十四日),過去曾經有結核病接觸史的民眾,有機會免費LTBI檢驗。
結核病是由一種好氧性的耐酸性結核桿菌所引起,為一全球性的慢性傳染病,在開發中國家尤其盛行。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
疾管署莊人祥署長表示,我國二○二四年結核病新案發生率預估為每十萬人口二十七例(六二二二人),相較二○○五年每十萬人口七十三例(一萬六四七二人),累積降幅達六十三%。除發現及治療結核病病人外,近年更積極推動風險族群LTBI檢驗與治療,在感染結核菌但未發病前給予積極治療,提供九成以上保護力預防未來發病成為結核病,促使結核病的發生有效降低,二○二四年共計提供十一萬五五四七人LTBI檢驗服務,檢驗陽性者有一萬三七九一人加入LTBI治療。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理事長理事長余明治表示,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空氣傳染。主要是因為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常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在空氣中的飛沫核,即可能感染,但不經衣服或食器傳染。傳染常發生在與病患同住一室的家人或密切接觸的人。與傳染性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以及共處的環境是否通風良好,也是影響結核菌傳染的重要因素。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不立即發病,一旦發病症狀為咳嗽超過二週、體重減輕、發燒等。目前已有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病是可以治癒的。
台灣結核暨肺部疾病醫學會理事長王振源表示,若感染結核菌但尚未發病時,是不會傳染給旁人,稱為潛伏結核感染(LTBI)。結核菌可長期潛存在宿主體內伺機發病,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五至十%機會發病,感染後,首二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除接觸者外,若有其他容易造成結核病發病之危險因子(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高齡、免疫機能不全者、末期腎臟病患者等)的高危險群,如能適時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潛伏感染,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
疾管署聯合二十二縣市衛生局,共同宣導LTBI檢驗與治療的重要性。自三月二十四日起為期兩個月(至五月二十四日),過去曾經有結核病接觸史的民眾,有機會免費LTBI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