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壅塞空前严重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2/24

今年急诊壅塞情况已达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若问题持续,将引发急诊医护人员大规模离职,进一步削弱医疗体系的承受能力,并对病人安全与医疗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急诊壅塞问题并非仅限於急诊端,而是整体医疗体系的问题,根本解决方案应从病房管理、健保给付调整、护理人力配置等方面入手。台湾急诊医学会建议设立「急诊紧急应变机制」,确保未来在突发状况下,能够迅速启动相应措施,以减少对医疗体系的冲击。

根据卫生福利部急诊即时讯息显示,截至二十三日下午五点,林口长庚医院等待住院人数达一三八人,台大医院则有八十九人,高雄长庚医院八十四人、中国附医六十三人、土城医院六十人、部立双和医院五十七人、高医五十四人、成大医院五十二人、义大医院五十人。

台湾急诊壅塞本质为急诊住院待床壅塞,急诊出口阻塞,急重症病人被迫滞留急诊。根本原因在於可利用住院床位不足,而非流感、肠胃炎等轻症病人所造成入口拥挤。近期多数医院因各种原因关闭病房,壅塞更加严重。护理人力不足,导致医院关闭病房,急诊住院待床病人滞留情况加剧。医院在急诊与门诊预约住院床位分配失衡,未能有效分配调度资源,造成急诊壅塞。

台湾急诊医学会呼吁,政府应有「短期应变措施」,一、提高急诊住院配床比例∶医院应在急诊壅塞时,强制开放病房,各病房弹性接收病患,纾解壅塞。二、强化加护病房(ICU)资源调控∶壅塞期间对ICU床位进行列管,必要时由中央介入调控,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三、增加壅塞时所需急诊医护人力,以维护医疗照护品质,并避免人员burnout过劳。四、强化分级医疗∶鼓励轻症下转并监测转诊案例,避免不必要转诊。

「长期改革方案」,一、建立急诊紧急应变机制∶订定「急诊紧急状态应变机制」,编列公务预备金,於紧急状态时,支应应变措施的经费来源。医院间共同协力解决壅塞问题。二、调整健保支付∶在「急诊紧急状态应变机制」中,调整健保支付政策,鼓励医院在急诊壅塞时,收治急诊病人,确保病患安全。三、推动急诊住院替代选项∶例如推广急诊在宅急症照护、OPAT医疗模式,减少急诊住院待床,降低急诊壅塞风险。四、设立监测机制∶监测各医院可利用病床数,关床数以及急诊住院配床比例,掌握各医院住院实际可用床位数据,作为政策调整依据,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卫福部医事司表示,已积极於二月八日及十三日召开二场会议,会议中请各县市政府卫生局督导并强化急诊壅塞医院病床调度机制,及请各医学中心强化院内病床调度,协助病患下转,并请基层医疗诊所协助落实分级医疗。同时疾管署紧急增购十万剂流感疫苗,鼓励民众尽速接种流感疫苗,并扩大公费流感抗病毒药剂使用对象。健保署亦提供医院弹性调整特殊病床为一般病床,自即日起至三月十五日,以增加医院病床调度机制,减缓急诊壅塞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