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攬公會研討會 聚焦川普2.0與2025航運發展趨勢展望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2025/02/18

▲海攬公會理事長翁堯賢(中)、主講人海洋大學名譽博士暨兼任教授(陽明海運、長榮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博士(右二)、中華經濟研究院陳馨蕙博士(右一)及海攬公會教育組召集人林毓桂(左二)、副召集人范建武(左一)。(記者陳維強攝)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十七日舉行今年首場研討會,聚焦當今熱門議題「川普2.0美中台產業剖析與二○二五年航運發展趨勢及展望」,對於今年航運市場,與會主講人海洋大學名譽博士暨兼任教授(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所陳馨蕙博士認為,川普關稅、紅海問題仍屬二大最具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市場應變策略相對重要。

謝志堅指出,船舶部署將再次調整,二○二四年中國對越南出口成長約一成八,同時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各州每年增加近二成,因此亞洲內部貿易和東南亞貨物發往歐洲和美國預計將上漲,導致部署更多船隻。

美國已確認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一○%的關稅,並給予最低限度豁免八百美元以下,出貨量最終可能會降低到一定水平,若美國繼續與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歐洲貿易戰,通膨壓力不僅抑制消費需求,還會帶動提前出貨。今年不確定性較高,貨運代理商和承運商應保持謹慎簽訂服務合約/長期合約時並確保靈活性,亦應加強客戶貨運代理服務,設立更多分行或透過當地機構提供物流服務。

陳馨蕙指出,近年全球航運市場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疫情影響及供應鏈重整衝擊,導致航商營運成本大幅上升,主要成本壓力來自於燃油價格上漲、船員薪資提高、保險費用攀升(如紅海戰爭險),以及船隻調度的額外開支,業者宜以客製化服務提高利潤及轉嫁能力,雖然部分成本可透過附加費轉嫁給託運人,但在需求疲軟、市場競爭激烈時,航商無法完全將額外成本轉移。

巴拿馬運河乾旱與紅海危機導致部分航商因成本壓力而選擇退出市場,有能力的航商、製造商或貿易商,依其貨品特質、轉嫁能力及市占率考量,願付出天價的插隊費,這也是市場區隔與策略,顯示航商轉嫁能力的重要性。針對不同客戶群,航商可提供差異化服務,例如優先航線、保證運期、貨物保險配套,以增加收入來源。

海攬公會理事長翁堯賢致詞時指出,川普各項新政的不確定性是今年各界關注的焦點,在劇變的世界局勢下,美中台關係及經濟、產業與航運也將產生相對應的影響,希望大家在開春都能搶得先機,二○二五年業績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