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小農品牌找出路 嘆經營變數多
【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 2025/02/03

▲原小農品牌「阿猴鮮乳」熱銷,因經銷商易手,改名「阿猴在地鮮乳」,反映出小農品牌不易,該品牌屏東酪農認為除非人力夠能自營,否則經營變數多。(圖:吳傳武提供)
零關稅紐乳壓境,台灣四大鮮乳品牌調節供應鏈,屏東縣政府媒合經銷與通路推出小農「阿猴鮮乳」,卻因經銷商易手而改名,反映出薄利多銷能否持續穩健經營,成了小農品牌的變數。

今年元旦起,紐西蘭乳品零關稅,因應市場秩序重整,統一、味全、光泉、義美等四大鮮乳品牌供應鏈篩選契約戶調節乳源,農業部則補助酪農淘汰寡產乳牛、乳品做區分標示;另外,規範手搖飲標示乳品來源、續辦學童乳等都在討論中,自創小農品牌上市也是對策之一。

從大廠契約農轉為小農品牌酪農戶的吳傳武表示,味全可能是在市占率考量下,當初突然解約,六戶受害,在屏東縣政府協助下,呈禾康跳出來承接,以屏東原地名「阿猴」創立小農品牌「阿猴鮮乳」。

他說,加上通路家樂福也賣縣府面子,上架費較優惠,二○二三年五月起開賣「阿猴鮮乳」,因為品質佳、價格親民,一直很熱銷。

吳傳武說,能有人接手做品牌,當時真的鬆了一口氣,但沒想到後來呈禾康疑似有其他事業的債務問題影響營運,阿猴鮮乳賣到二○二四年十月底,事發時他就少了二個月乳款、約新台幣四七○萬元,壓力非常大;幸而呈禾康找了捷年集團旗下食品公司吉力家接手,重新登記,改以「阿猴在地鮮乳」之名銷售。

有眼尖的消費者發現,阿猴鮮乳改名之後,少了台灣鮮乳標章,生乳加工業者也不是原本的台農。吳傳武說,鮮乳標章會恢復,台農以優惠價加工,後面也被欠款,所以不再代工,轉換加工業者。

吳傳武反問記者:「好不好喝?」得知購買者對品質和口感都很肯定,他說,國產鮮乳品質幾乎都很好,因為政府品管項目不少,營養價值、口感都比多數進口好,保鮮期僅十四天,當然比較好。所以當他看到有進口超高溫殺菌的長效乳標「鮮乳」,感到「非常生氣」,只是因為全天都要照顧乳牛,沒時間北上抗議而已。

談到小農品牌一路走來歷程,吳傳武說,大廠收乳不會欠款,味全三十八年沒欠過一毛錢,基本乳價分季給之外,冬季加三元、暖季加五元、夏季加七元,大廠行情差不多如此,品質更優也會加錢,還有合作獎金。他說,換成小農品牌全部只加三元,一年收入少了二百萬元,影響明顯,所以當初最高峰六戶日產十到十一公噸,供應一萬瓶一公升裝,第二度易手剩五戶,日產減至五到六公噸,後續好壞未知數,但業者也有允諾夏季、暖季先加三元,明年冬季會加四元。

最後他說,也曾想過自己來經營比較穩定,但是照顧乳牛占去太多時間,須有人力才能自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