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乳壓境 花蓮酪農:無直接影響
【中央社花蓮縣十二日電】 2025/02/03

▲花蓮縣酪農認為「班班喝鮮乳」政策立意頗佳,雖已喊卡,但由乳品製造公司跟政府簽約,間接影響到酪農收購量,加上冬季乳品易滯銷,後續待觀察。(圖文:中央社)
「班班喝鮮乳」政策,花蓮縣酪農認為立意頗佳,最大癥結在於冷鏈運送問題,雖已喊卡,但由乳品製造公司跟政府簽約,間接影響到酪農收購量,加上冬季乳品易滯銷,後續待觀察。

農業部、教育部因應紐西蘭乳品進口零關稅對台灣酪農造成衝擊,並希望協助學童獲得營養,因此推出「班班喝鮮乳」政策,提供國產鮮乳給國小與附設幼兒園學童,但去年九月上路後因冷鏈不足、配送不及等問題,導致多數學校執行困難而改採保久乳,最終宣布停辦。

花蓮縣農業處表示,縣內共五戶酪農,所生產的牛乳由其他縣市乳品大廠收購。政策若能延續,對於畜牧業者而言,將可持續提供穩定的市場需求,讓業者有更充足時間進行產業升級,並朝向多元化發展;特別是乳品加工、技術創新及產銷整合的推動,有利為整個產業鏈注入新動能。

花蓮縣最大規模的酪農業者范君諺表示,產銷班成員都肯定「班班喝鮮乳」政策,但是牛乳是鮮食,一定要冷鏈運送,若迫於現實轉型為「班班有保久乳」,似乎是本末倒置。

范君諺說,支持縣府鼓勵的產地鮮乳自產自銷,但花蓮縣消費人口數不多,自然有過剩情形,事實上,他十多年前就在瑞穗鄉創設乳品加工廠及自有品牌銷售全台,尤以北北基為主要市場。

對於偏鄉學校,鮮乳要在保鮮期內送達,確實困難。他說,在國外看過鮮乳販賣機,若引進偏遠地區學校,一週補充一至二次鮮乳(在有效保存期內),每次數十公升,學童可自行攜帶杯子盛裝然後立即喝掉,或許可解決當前困境。

范君諺的父親在一九八七年首次進口三十一頭乳牛開始飼養,如今已轉型為有一千五百多頭乳牛的企業化經營牧場,范君諺接棒後更朝動物福利、通過產銷履歷目標邁進。他說,每天生產鮮奶十六公噸,其中一半以自有品牌於全省通路銷售,另一半供應國內大的乳品製造公司。

范君諺指出,乳牛是自己牧場育種繁殖,計畫擴充到二二○○頭;生產的鮮乳是業界極少數的攝氏六十五度巴氏德低溫殺菌法,保留更多乳鐵蛋白等,口感貼近生乳的清爽感。因為離牧場近的優勢,雖然製程成本高,但目標是要做更趨近於日本鮮乳的口感,更高品質才能免於市場削價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