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116萬戶陷高齡貧窮
【中央社台北十八日電】 2025/01/19

在少子化及高齡化雙重夾擊之下,台灣今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意即每五人,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根據統計,全台有二三六‧八萬戶家庭是由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但逼近五成的高齡家庭落在「最低所得組」,凸顯台灣高齡貧窮的問題。

主計總處官員也說明,家庭收支調查是由調查員訪問,了解家庭年度所得、收支情況,不過並不包含「財富」,也就是說,儲蓄不會包含在內。

二○二五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突破廿%,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但若根據現有統計,拆解以高齡者為主要成員的家庭結構,便會發現,「高齡貧窮」問題不容忽視。

攤開主計總處二○二三年家庭收支調查,其中一項統計是以經濟戶長年齡,來看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消費支出等經濟概況。

「經濟戶長」是指戶內成員中,收入最多且負責維持家庭主要生計者。若屬於雙薪家庭,對家庭經濟貢獻相仿,以年長者為經濟戶長;若戶內成員均無職業又無收入,則以戶籍戶長為經濟戶長。

雖然高齡經濟戶長家庭與「戶內人口皆為六十五歲以上家庭」不完全吻合,前者因戶內可能有其餘低於六十五歲住戶,數量大於後者,仍可概括看出台灣的高齡家庭面貌。

台灣由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的家庭數量達二三六‧八萬戶,平均每戶人數僅一‧九二人,可支配所得新台幣七十二‧四萬元,遠低於全體家庭平均的一一三‧七萬元,年均消費支出則為六十二‧二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若將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組分,由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的戶數中,竟有逼近五成、共一一六萬戶的家庭落入最低所得組(第一分位組),而且他們的全年消費支出大於可支配所得,也就是支出大於收入。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家庭收支調查主要調查「所得」,包含薪資所得、租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政府補貼等,而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多已退休,少了薪資所得,可支配所得明顯較少,部分高齡經濟戶長家庭確實面臨必須動用老本的狀況。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說,超高齡社會來臨,加上低通膨時代成為過去式,未來通膨率落在二%上下恐成新常態,房租、外食、醫療成本樣樣皆漲,多數民眾都感受到壓力,遑論退休後所得銳減的高齡者。

吳大任表示,整體而言,台灣仍是富裕社會,但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福利制度又不如西方國家,再加上人口結構迅速老化等議題,政府必須及早處理。

吳大任建議,政府應該做到解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從社會住宅、低收入戶補貼著手,讓高齡弱勢者得以安居;至於年輕世代,必須提前做好理財規劃,才能避免老年生活過於困苦,「自己的晚年自己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