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實習記者專稿:旅遊音樂徐霞客 用音樂記錄大陸的風景人文
▲「歌『唱』兩岸,和美一家———臺灣音樂出版社福州交流表演活動」在福州臺灣會館舉行。(實習記者林子杰攝)
日期:2024年12月14日
地點:福州市永泰縣嵩口古鎮
作者:實習記者林子杰
12月13日,「歌『唱』兩岸,和美一家———臺灣音樂出版社福州交流表演活動」在福州臺灣會館舉行。「聽見臺灣的美」音樂文化出版社的音樂總監劉翰安作曲,負責人、對外發言人黃韻齡作詞,以福州風土人情為靈感,創作並演唱了《閩江小夜曲》。
音樂徐霞客:歌曲創作意不在小我
實習記者林子杰:劉老師您好,歌詞中寫道「龜山雲接鼓山雲,淡江水連閩江水」,將閩臺之間的血濃於水的情感連結以悠揚的歌聲配合著吉他抒發,情緒層層遞進,迴響在耳,久久不去,可否請問您在作曲時對這首歌抱有怎樣的期待呢?
《閩江小夜曲》作曲、演唱者劉翰安:我希望這首歌的精神能夠讓兩岸的人共同體驗,我希望這首歌可以廣為流傳。這首歌任何人都可以傳唱,我想把這首歌送給大家,哪怕大家只知道這首歌,不知道我也沒關係。遊客到一個地點,參觀名勝古蹟只是皮毛,只是風花雪月,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有深度的東西,比如民族情感,比如我們血脈相連。我認為這是我的歷史責任,我想為這片土地留下點什麼,留下一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東西。
創作理念:生命很短暫,但是文化音樂會流傳下去
實習記者林子杰:黃老師您好,正如像劉翰安老師所說,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磨滅不去的是我們的民族精魂。歌曲所傳達的情感令聽眾深深感動,請問您作詞的靈感或創作理念是什麼呢?
《閩江小夜曲》作詞、演唱者黃韻齡:我寫詞的時候,主要出於一種感情的抒發,這首歌曲從心靈深處有讓我們自己有感動的感受。我本身的祖籍是福建,來到這裡是很有歸屬感的,有回鄉的感覺,有落葉歸根的感覺。現在我很期待能夠將這首歌能夠在我們福州發揚光大,這首歌唱給當地人聽後,他們也覺得很感動,是一種由衷的心情。
一個創作的靈感好,那裡面有唱到「河水流,河水流,流到閩江的渡船頭」,就是我們從臺灣順水到福州了。當我在寫歌詞「千山萬水燕歸來」的時候,我感覺我就是歸燕從空中看到萬家燈火,這份溫暖真的是會感染人心,會撫慰遊子的心。
我們兩岸的心是相連的,就好像我們的情感會隨著流水匯聚到一起。我們引用福州臺灣會館的門聯,「淡江水連閩江水,龜山雲接鼓山雲」,其實講的就是不可磨滅的血脈親情。我已經是我們家遷到臺灣的第22代,我來到大陸,是真的回來自己家的感覺。
實習記者林子杰:《閩江小夜曲》詞、曲製作的心路歷程令人潸然淚下,可否分享更多有關於「音樂徐霞客」這個稱號的故事呢?
黃韻齡:我們已經用音樂記錄兩岸的故事1000首,閩江小夜曲是第1001首。多年前已經寫了很多歌來記錄江南水鄉、貴州、桂林等地,我們自稱音樂徐霞客,我們看到的就入了我們的歌詞。我們出版社叫做「聽見臺灣的美」音樂文化出版社,事實上我們最早的想法只是「音樂出版社」就可以,但我想加上「文化」的內涵。我希望我做的音樂不止是音樂,是文化。人的生命很短,可能幾十年、百年後人就要結束生命了,但是會文化會延續下來,它會流傳一代一代,現在的歌曲也許是未來的經典,古人寫的風花雪月不會被現在我們的大眾記住,那麼現在的流行音樂我也擔心幾十年後能否流傳下去。因此我們做的音樂和一般的流行音樂不太一樣,我們是用音樂去記錄當地的故事,記錄各地的風采,我們在臺灣,每個部落的文化通通寫進來,當我來到大陸,我也記錄了彞族、壯族、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甚至用他們的語言來寫他們的故事。
地點:福州市永泰縣嵩口古鎮
作者:實習記者林子杰
12月13日,「歌『唱』兩岸,和美一家———臺灣音樂出版社福州交流表演活動」在福州臺灣會館舉行。「聽見臺灣的美」音樂文化出版社的音樂總監劉翰安作曲,負責人、對外發言人黃韻齡作詞,以福州風土人情為靈感,創作並演唱了《閩江小夜曲》。
音樂徐霞客:歌曲創作意不在小我
實習記者林子杰:劉老師您好,歌詞中寫道「龜山雲接鼓山雲,淡江水連閩江水」,將閩臺之間的血濃於水的情感連結以悠揚的歌聲配合著吉他抒發,情緒層層遞進,迴響在耳,久久不去,可否請問您在作曲時對這首歌抱有怎樣的期待呢?
《閩江小夜曲》作曲、演唱者劉翰安:我希望這首歌的精神能夠讓兩岸的人共同體驗,我希望這首歌可以廣為流傳。這首歌任何人都可以傳唱,我想把這首歌送給大家,哪怕大家只知道這首歌,不知道我也沒關係。遊客到一個地點,參觀名勝古蹟只是皮毛,只是風花雪月,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有深度的東西,比如民族情感,比如我們血脈相連。我認為這是我的歷史責任,我想為這片土地留下點什麼,留下一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東西。
創作理念:生命很短暫,但是文化音樂會流傳下去
實習記者林子杰:黃老師您好,正如像劉翰安老師所說,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磨滅不去的是我們的民族精魂。歌曲所傳達的情感令聽眾深深感動,請問您作詞的靈感或創作理念是什麼呢?
《閩江小夜曲》作詞、演唱者黃韻齡:我寫詞的時候,主要出於一種感情的抒發,這首歌曲從心靈深處有讓我們自己有感動的感受。我本身的祖籍是福建,來到這裡是很有歸屬感的,有回鄉的感覺,有落葉歸根的感覺。現在我很期待能夠將這首歌能夠在我們福州發揚光大,這首歌唱給當地人聽後,他們也覺得很感動,是一種由衷的心情。
一個創作的靈感好,那裡面有唱到「河水流,河水流,流到閩江的渡船頭」,就是我們從臺灣順水到福州了。當我在寫歌詞「千山萬水燕歸來」的時候,我感覺我就是歸燕從空中看到萬家燈火,這份溫暖真的是會感染人心,會撫慰遊子的心。
我們兩岸的心是相連的,就好像我們的情感會隨著流水匯聚到一起。我們引用福州臺灣會館的門聯,「淡江水連閩江水,龜山雲接鼓山雲」,其實講的就是不可磨滅的血脈親情。我已經是我們家遷到臺灣的第22代,我來到大陸,是真的回來自己家的感覺。
實習記者林子杰:《閩江小夜曲》詞、曲製作的心路歷程令人潸然淚下,可否分享更多有關於「音樂徐霞客」這個稱號的故事呢?
黃韻齡:我們已經用音樂記錄兩岸的故事1000首,閩江小夜曲是第1001首。多年前已經寫了很多歌來記錄江南水鄉、貴州、桂林等地,我們自稱音樂徐霞客,我們看到的就入了我們的歌詞。我們出版社叫做「聽見臺灣的美」音樂文化出版社,事實上我們最早的想法只是「音樂出版社」就可以,但我想加上「文化」的內涵。我希望我做的音樂不止是音樂,是文化。人的生命很短,可能幾十年、百年後人就要結束生命了,但是會文化會延續下來,它會流傳一代一代,現在的歌曲也許是未來的經典,古人寫的風花雪月不會被現在我們的大眾記住,那麼現在的流行音樂我也擔心幾十年後能否流傳下去。因此我們做的音樂和一般的流行音樂不太一樣,我們是用音樂去記錄當地的故事,記錄各地的風采,我們在臺灣,每個部落的文化通通寫進來,當我來到大陸,我也記錄了彞族、壯族、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甚至用他們的語言來寫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