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疫情 仍持續攀升
疾管署二十六日表示,台灣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且持續攀升,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尤其大人返家務必先更衣、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後再接觸嬰幼兒,且大人、青少年及孩童皆應遵循「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正確勤洗手。此外,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可能影響孩童濕洗手意願,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持續協助教導孩童正確肥皂勤洗手,輔助孩童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止,門急診就診總計超過二萬六千人次,相較前一週上升百分之十四‧八,疫情呈現上升趨勢,另上週社區定點醫師反映國小生及國中生腸病毒個案增加,症狀雖仍以手足口症、皰疹性咽峽炎為主,但常發燒不明顯、手腳卻有明顯紅疹。
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雖仍以零至四歲幼兒為主,但五至九歲和十至十四歲近期持續增加,五至九歲和十至十四歲就診人次增加快速,單週分別增加百分之十七和二十二,高於零至四歲增幅,與定點醫師反映國中小生個案增加觀察一致,呼籲國中小校園仍需加強學生洗手措施,以防範腸病毒威脅。
疾管署指出,另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2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
提醒民眾,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八到十二週之久,因此,患者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以便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上週腸病毒就診共二‧六萬人次,為十年單週新高。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預估疫情高峰落在十二月中,最高單週就診上看三萬人次,明年一月才會脫離流行。
疾管署原估,這波疫情到十一月底會開始下降。羅一鈞今天說明,是因前幾週急診就診趨勢已開始往下降,但上週卻又明顯往上衝,且增幅一下超過十四%,與前幾週的四到五%相比大幅上升;因此預估疫情高峰延後,可能落在十二月中旬,最高單週就診人次二‧九到三萬,預估一月中下旬脫離流行期。
羅一鈞指出,今年腸病毒流行型別從年初開始就一直是克沙奇A16一枝獨秀,沒有型別轉換,但推測因COVID-19疫情三年期間,腸病毒疫情都被打趴在地上,導致很多小朋友沒有在小小孩的時候得過腸病毒,在今年才感染到,因此會觀察到大孩子個案也有明顯增加。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止,門急診就診總計超過二萬六千人次,相較前一週上升百分之十四‧八,疫情呈現上升趨勢,另上週社區定點醫師反映國小生及國中生腸病毒個案增加,症狀雖仍以手足口症、皰疹性咽峽炎為主,但常發燒不明顯、手腳卻有明顯紅疹。
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雖仍以零至四歲幼兒為主,但五至九歲和十至十四歲近期持續增加,五至九歲和十至十四歲就診人次增加快速,單週分別增加百分之十七和二十二,高於零至四歲增幅,與定點醫師反映國中小生個案增加觀察一致,呼籲國中小校園仍需加強學生洗手措施,以防範腸病毒威脅。
疾管署指出,另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2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
提醒民眾,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八到十二週之久,因此,患者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以便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上週腸病毒就診共二‧六萬人次,為十年單週新高。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預估疫情高峰落在十二月中,最高單週就診上看三萬人次,明年一月才會脫離流行。
疾管署原估,這波疫情到十一月底會開始下降。羅一鈞今天說明,是因前幾週急診就診趨勢已開始往下降,但上週卻又明顯往上衝,且增幅一下超過十四%,與前幾週的四到五%相比大幅上升;因此預估疫情高峰延後,可能落在十二月中旬,最高單週就診人次二‧九到三萬,預估一月中下旬脫離流行期。
羅一鈞指出,今年腸病毒流行型別從年初開始就一直是克沙奇A16一枝獨秀,沒有型別轉換,但推測因COVID-19疫情三年期間,腸病毒疫情都被打趴在地上,導致很多小朋友沒有在小小孩的時候得過腸病毒,在今年才感染到,因此會觀察到大孩子個案也有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