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後肢体痉挛 失能主因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4/11/08

每年台湾至少新增三万名中风患者,中风是导致国人失能的主因,对家庭照护与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台大医院神经部蔡欣熹医师表示,中风後六个月至一年内是治疗的关键期,此时的运动能力恢复最快,建议中风半年内可实行高强度的密集复健,待亚急性期结束後,将复健重点回归职场适应或生活自理上,以免过度依赖照护者或家属。患者若有肢体痉挛症状可向神经科、复健科谘询,降低失能风险,减轻照护者负担并重拾生活自理能力。

台湾脑中风病友协会公布最新「脑中风患者与照护者生活大调查」结果,发现仅有三十七%患者中风後可自行进食、二十五%能自行洗澡、更衣,仅十七%可以独立搭大众运输或开车、也仅有二十八%可以独立行走三到五公尺的距离,多数患者中风後的食衣住行皆需依赖家属或照护者的协助。

根据台湾中风登录资料,患者在中风後一个月内的失能比例达六十一·二%、三个月是五十五·五八%、半年仍高达五十一·七二%。台湾脑中风学会连立明理事长表示,为了减少中风带来的沉重负担,学会多年来持续针对中风的预防以及中风後的复健进行卫教,帮助民众「远离中风,减少失能」。

蔡欣熹医师表示,约四成患者会在中风後半年出现肢体痉挛,是导致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脑细胞坏死时,运动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失衡,进而导致肢体张力变强、肌肉紧绷和关节活动度受限,也影响患者复健的意愿及成效,照护者也往往要更费力。

台湾脑中风病友协会周中兴理事长表示,「一人中风,全家发疯」,这次调查也发现,超过六成照护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如远距工作或轮班,甚至无法继续原本的工作,造成收入减少;另有近五成照护者坦言产生心理疾病或压力,且因为照护家人影响人生规划。除了照护的时间成本以外,中风照护的医疗花费也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四成中风家庭平均每个月花费一至三万元在聘雇看护、购买辅具、尿布、保健食品上,逾三成家庭每个月花费超过四万元。

完整的复健计画应采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并行,非药物治疗是指利用支架、辅具、电敷等常规性的复健运动;药物治疗是口服肌肉松弛剂等抗痉挛药物,但若剂量过低恐效果不足,而增加剂量後可能会嗜睡;手术治疗如脊髓神经背根切除术,对全身痉挛治疗效果较好,中风後的单侧痉挛较不适用此种治疗方式。

近年新兴的肉毒杆菌素治疗,是透过抑制神经讯息传递物质乙烯胆硷的释放,来抑制肌肉活动和收缩。医师会先评估患者各部位张力及关节活动度,客制化订定需治疗的肌肉与剂量,透过每三至四个月一次的局部注射,对张力过大的上下肢肌肉达到放松效果及避免挛缩,且没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待肌肉张力减缓後,患者再搭配积极复健训练,可以先设定目标,锁定自己在意的一、两个动作,慢慢有进步,病人也会有成就感。

肉毒杆菌素治疗目前健保有条件给付,符合中风发生後经复健、辅具或药物治疗上肢至少六个月以上、下肢至少三个月以上痉挛,影响其日常活动如饮食、卫生、穿衣等的患者即可申请给付,治疗约三周就有肌肉松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