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筛 年揪786新生儿听损
【中央社台北十八日电】 2024/10/19

乐乐(化名)的妈妈回想起他出生不久确诊听损时,感到晴天霹雳,但幸好及时检测,得以及时矫正、接受听语疗育。国健署指出,婴儿出生後黄金七十二小时筛检,去年找出七八六名听损儿。

回想起儿子接受听力筛检的过程,乐乐(化名)妈妈说,一开始都觉得只是羊水塞住,没想到最後会确诊听力损失,当时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非常崩溃。但後续在各界帮助与关怀下,非常庆幸有及早发现,如今乐乐的语言发展,并没有和其他小朋友差太多。

根据全球统计,每千名新生儿中约有三至五名面临先天性听力损失。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自民国一○一年起全面推动本国籍出生三个月内新生儿听力筛检服务。去年共筛检十三万四○八二人,筛检率达九十八·九%位居全球最优之列,共发现有七八六名听力损失儿童。

台湾儿科医学会秘书长彭纯芝今天在国健署卫教记者会指出,听力是语言发展的基石,更会影响日後社交;然而听力损失常是「隐形」的,家长难以透过日常观察发现,须仰赖检测找出。

国健署副署长魏玺伦说,有筛检才能及时治疗。新生儿听力检测,应在出生後一个月内完成筛检、三个月内完成确诊检查,确诊後一个月内选配合适的听觉辅具,并於六个月内接受听语疗育。

台大医院耳鼻喉部医师吴振吉说明,如果没有新生儿听筛,重度听损可能一、二岁才发现,轻度听损则可能八到十岁才发现,错过治疗黄金期。听损原因与严重程度各有不同,但不论听损程度如何,目前已有助听器、人工电子耳等辅具可以使用,且现在都有标准治疗流程,家长可以不用过於担心。

吴振吉说,不过仍希望持续改善制度,目前针对单侧重度听损,健保仍未给付装人工电子耳,自费又动辄要新台币六十万元以上,对家长是巨大负担。此外,巨细胞病毒的感染也可能造成孩童听损,因此也盼加强筛检;针对基因变异造成的听损,近年也开始发展标靶药物,基因检测将有助做治疗决策。

国健署提醒,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迟发性听损或中耳炎、外伤、脑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听力受损,因此建议家长可以透过「儿童健康手册」中的「听力简易居家行为量表」,检视及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及语言表现,若有异常,尽速至医疗院所寻求专业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