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禍首檳榔 擬設專法防制
【中央社台北二十三日電】 2024/08/24

台灣每年超過八千人罹患口腔癌,吃檳榔是禍首,有監察委員質疑政府怠於管理且未制定專法。衛福部口腔司今天說,已啟動規劃「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最快年底提出。

監察委員趙永清、范巽綠、蕭自佑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自西元二○○三年早已發布「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警訊,國際間如土耳其甚至將檳榔視為毒品,禁止販售和嚼食,泰國也推動管制措施並禁止進口檳榔。

監委指出,行政院漠視國內口腔癌發生率居世界第一的事實,台灣雖已有檳榔廢園轉作計畫,但檳榔種植面積仍高達四萬公頃,為國內第二大作物,僅次於稻米;衛福部認為檳榔不是食品,農業部認為檳榔不是農作物,結果無法可管,籲政府應加強檳榔危害的管理措施,並加速提出專法。

對於監委喊話,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司長張雍敏表示,基於促進民眾健康、減緩社會衝擊等前提下,已委託專業團體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預計年底完成,重點是立法過程須有社會共識、符合民情。

根據口腔司統計,二○一三年到二○二一年整體嚼檳率下降,國中生從一‧一八%降○‧四%、高中生從二‧四六%降一‧六六%,成人則下降四成,從五‧八%降至約三‧五%。

但為何每年仍有逾八千人罹患口腔癌,張雍敏解釋,若民眾每天嚼食十顆檳榔、持續十年以上,就算戒掉檳榔,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十年以上,因此罹癌人數沒有跟著下降。

她強調,檳榔危害是跨部會的議題,涉及衛福部、農業部、勞動部、教育部、經濟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在包裝上加註警語、圖片等是規劃的方向之一,至於是否會以香菸方式管理、課稅等,衝擊較大,需要有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