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歧视无所不在 教你三招预防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4/08/22

今年巴黎奥运期间,女性议题及对运动员的刻板印象引发风波;像是这样的事件其实不断在发生,还有一种细微到几乎难以察觉的「日常歧视」也经常被忽视。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丘彦南医师表示,日常歧视在生活中无所不在,许多人认为只是开个小玩笑的举止,已在无意间刺伤了他人。

日常歧视过去又被称做「微歧视」,常被误以为是微小或不严重的歧视。但其实,它代表的是潜藏於日常生活中各种情境-看似无意,却隐藏著刻板印象或偏见,并对特定族群造成伤害的言语与行为。台湾吉立亚医药与中华卫生心理协会针对十八岁以上、一千位民众进行「二○二四日常歧视大调查」,结果发现有六十五%的民众曾经遭遇过日常歧视言语或是行为对待,且最常发生的场域竟然是花最多时间的「职场」与最应该提供温暖的「家庭」!;五十二%表示从未听说过日常歧视(微歧视)一词,显示民众对於「日常歧视」并不了解,且无法察觉。

问卷中透过观念题与情境题反覆验证民众对不同议题的认知,发现在「性别」以及「学历」议题上,最容易有日常歧视的态度产生。例如认同「不应单以学历来评断个人成就」、「不应以性别评断他人是否擅长某种技能」,却仅有五○·八%及四十一·六%能完整分辨「前面那台车一直在乱踩煞车,八成是女生在开车」、「再不好好读书,以後长大就找不到好工作」等相关性别与学历之各二项情境题是日常歧视的对话。

日常歧视不仅会加深大众对特定族群的偏颇想法,也会让被日常歧视的对象感到怀疑或自卑,导致压力和焦虑的情绪。丘彦南医师进一步分享,临床上常见学生因日常歧视而遭同侪霸凌,或师长不当对待,导致学生身心症状加剧。还有不少家长因担心孩子被贴上负面标签,而没有及时让有学习困难、注意力缺损、过动等症状,或沟通及社交障碍孩童接受正式评估後接受特教心理辅导等帮助。

卫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专委洪嘉玑表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宣言,有心理健康才有真正的健康。近年心理健康议题逐渐受到各界重视,为鼓励民众在生活或职场上,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勇於求助,於今年八月一日起持续推动「十五至四十五岁青壮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每人三次免费心理谘商,也期望透过此方案鼓励求助,去除对心理问题、心理谘商的污名。

为了提升民众对日常歧视的认识,台湾吉立亚医药与中华卫生心理协会共同发起「日常歧视应对指南」以及「维奇在哪里」小游戏,邀请民众透过体验认识日常歧视。并与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共同呼吁三招预防日常歧视∶「察觉差异,尊重彼此」、「换位思考,互相沟通」、「反思自己,力行共好」,杜绝人心的病毒,共创友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