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image. Please wait
01本报创刊时位於衡阳路的旧大楼,一九二三 年建造。
01.本报创刊时位於衡阳路的旧大楼,一九二三 年建造。
02.本报创刊时第一版内容。
03.本报初创时期情况,房舍破旧,器材残缺,检排生疏,电讯不通。
04.时任省主席的严前总统家淦先生(右)为本报新闻大楼落成揭幕。
05.本报高雄分社成立。
06.本报前社长李白虹(中)於本报篮球队夺得61年记者杯篮赛乙组冠军後,与全体会员合影。前排站立者 右为本报前主笔翁家X,左为前总编辑彭承斌,後排中为本报前副总编辑寇文谦,右为前广告组长董益庆。
07.本报报导韩战爆发,路人争观。
08.本报电脑化前,拼版工厂作业实况。
09.李前总统在省主席任内莅临本报,由前社长沈岳(左二)、副社长徐昶(左一)陪同参观工艺中心。
10.中美青年研习会一行拜会本报,了解报纸编印情形。
11.民国四十年本报北投工厂机器房。
12.白崇禧将军为本报「读者号」高级滑翔机剪彩。
13.诺鲁共和国总统戴罗伯接受本报记者黄西玲独家访问。
14.本报池贝造64NFA型高速多色轮转印报机,每小时印报十二万张。
15.本报於民国五十四年十月订购国造32寸高速轮转印报机,每小时印报六万张。
16.本报延平南路ㄧㄧ○号办公大楼全景。
17.时任省主席俞鸿钧先生於民国四十三年主持本报新建印刷厂破土典礼。
18.青年节游行队伍通过本报延平南路大楼。
19.本报超高速多色印报机启用,印报速度遥遥领先其他各报。
20.民国五十年六月,新生报南部版改名台湾新闻报单独发行。
21.本报延平南路编印大楼。
22.座落於秀山街的新生报业广场。
23.本报创刊36周年暨新生报业广场落成、新生万有文化中心开幕庆祝酒会,时任副总统的谢资政东闵先生莅会致词。
24.新生超级书城第一天营业额即超过新台币二十万元,打破国内书店开业记录。
25.何应钦将军与外孙女爱读新生儿童。
26.时任行政院长的蒋故总统经国先生(左)为本报副社长周光斗先生(中)在照片上题字。
27.报越洋电话搭线,使离散十年的姐弟重聚。
28.本报举办大专围棋比赛,得奖同学与颁奖人合影。左起为新闻局国内副处长颜荣昌、文建会副主席刘万航、本报社长邱胜安、台北市政府新闻处主秘袁再生。
29.本报以最快速度张贴大专联考放榜名单。
30.本报举办灯谜徵答,读者信函如雪片大量涌来。
31.时任本报社长的沈岳先生亲自颁发徐博九奖学金。
32.台北市政府七十三年市政新闻金桥奖,由时任台北市长的杨金 先生(後排中)领奖,本报得与同台合影。

一、成功移转民营

台湾新生报在历经五十五年公营体制後,於民国九十年(西元二○○一年)元月一日成功的移转为民营。民营化後的新生报,以部份原报社菁英为主轴,对外吸纳一批报业长才及管理专家,组成新的经营团队,在媒体经营环境极为艰困的环境下,第一年就创造了可观的盈馀,成为国营事业民营化的成功典范。

二、转型为两岸与交通专业媒体

台湾新生报民营化後,即转型为两岸经贸专业媒体,也基於本报航运版的成功经验,同时加强交通及旅游专业新闻报导,为国内外第一家以两岸经贸及交通讯息为报导主轴的专业媒体。

三、再创「养生文化报」

鉴以台湾已是高龄社会,为了服务庞大的银发族,本报又於九十三年六月推出「养生文化报」,以期对老年养生、健康维护、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提供资讯服务,广受读者欢迎。

四、朝多元专业面向发展

台湾新生报除每日发生正刊,每个工作日并发行十大张航运版,以专业知能为航运、报关及进出口商提供最新的船期资讯与专业服务,为台湾地区最权威与影响力最大的航运版。台湾新生报正刊、养生文化报与航运版之外,本报目前也代理「政府采购公报」及「数位采购报」的发行与广告业务,成为一份朝多元专业面向发展的报纸。

五、台湾第一份报纸 台湾新生报创刊於民国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台湾发行最早、历史最悠久的一份日报,读者遍布台湾每个角落,六十年来,新生报陪伴著台湾成长,也见证了台湾发展;二万多号的台湾新生报,完整纪录了台湾居民艰苦奋斗以及台湾繁荣进步、扬眉寰宇所缔造的辉煌史实。一部完整的台湾新生报,就等於是一份完整的台湾发展史。

六、本报组织沿革

台湾新生报的前身为日人「株式会社台湾新报社」,这份日文报纸於光复之初由台籍职员接管,於三十四年十月十日先行恢复中文栏;十月二十五日台湾光复,台湾新报改组为台湾新生报社,隶属於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後改组为台湾省政府)宣传委员会,并由宣传委员会派李万居先生为社长;「台湾新生报」报名题字,则由党国元老于右任先生亲书;创刊初期,负有三项主要任务∶(1)介绍中华文化、(2)传达及说明政府法令、(3)做台湾人民喉舌。台湾新生报创刊後,因本省同胞能多通日文,因此四分之三版面刊登中文,另三分之一保留日文版,译刊当日的重要消息。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三日,新生报为求加强内部组织及效能,改组为「台湾新生报股份有限公司」,民国三十八年六月复改组为「台湾新生报社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囿於交通不便,为使南部读者能提早阅及,乃於三十八年六月一日成立高雄分社,发行本报南部版,民国五十八年六月复改组为「新生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将南部版更名为「台湾新闻报」,独立发行,成为同属一家公司的两家报社。新生报原隶属於台湾省政府新闻处,自八十八年七月一日起因「精省」改隶於行政院新闻局,成为国营媒体;并於九十年元月一日起,顺利完成民营。

七、台湾第一部彩色印报机

为了提升印报品质,新生报於四十二年九月第一次更新印报设备,向日本订购池贝厂出品的六十四寸高速多色轮转印报机,以及自动烧版机、修版机等全套最新设备,於四十三年十月装竣启用,成为台湾第一家以彩色印报的报社。民国六十五年六月一日起,新生报进入科学管理与企业经营的新阶段,第二次更新印报设备,启用最新式的美制高斯平版彩色轮转印报机,一份色彩鲜艳、内容充实的新生报,於焉呈现在读者面前。

八、迈向文化企业新境界

民国七十年九月,新生报五年中程建设发展计画顺利完成,位於台北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的新生报广场大厦落成启用,本报展开多元服务,并先後成立 「新生超级书城」、「新生出版部」、「新生画廊」、「手工艺品展售中心」、「新生资讯中心」等单位,台湾新生报因此迈向文化企业新境界。

九、荣获新闻局三十六座金鼎奖

台湾新生报民营化前为一公营新闻事业单位,为了做好政府与民间沟通的桥梁。於民国八十五年七月开始执行「三O九基层建设座谈实施方案」,开创媒体深入地方 基层探求民瘼之空前庞大案例,第一年即荣获行政院新闻局颁发三十六座金鼎奖之殊荣,得奖评语为「发掘全省各乡镇市的问题,不粉饰太平,不歌功颂德,有助於改善民生,允为公共服务之上选」。

十、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如果没有台湾新生报,过去台湾四十年来的成就,可能不会如此辉煌。」这是严前总统家淦先生在本报创刊四十周年庆祝会上所说的一段话,从严先生的这段谈话,也可以说明,台湾新生报过去多年的努力,与台湾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过去的日子,台湾新生报见证了台湾发展、进步的伟大成果,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而未来新生报仍将以日新又新的精神,立足台湾,放眼大陆,为两岸人士提供立即,直接、完整而充实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