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青少年未收到假讯息 不自知?
【记者王志诚、周贞伶/台北报导】 2023/11/19

▲记者会邀请到信义国中曾晨瑜同学、信义国中吴姬慧阅推老师、金车文教基金会曾清芸总干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刘慧雯教授、信义国中钟传砚同学(由左至右),与会分享行动与看法。(记者王志诚摄)
身处资讯大爆炸时代,每个人都是讯息产制或接收者,随著社群平台演算法不断改变,短影音时代正式来临!青少年有自信成为聪明阅听人吗?金车文教基金会公布调查结果显示,约八成青少年表示最常使用YouTube(80.2%),其次是电视(65.7%)和抖音(50.7%),也认同知名度高、订阅数多网红所产制之媒体内容可信度较高(68.2%)。

现今资讯流通速度快速,日常充著大量真假讯息,在不断被推播的资讯洪流中,青少年最常收到的假讯息类别是诈骗(29.5%)、钓鱼网站(17.8%)、食品安全(17.0%)及健康资讯(16.0%),但也有高达五成青少年表示近期未收到假讯息(50.0%)。针对此现象,金车文教基金会指出,青少年究竟是「没有收到」,还是「收到而不知道」,值得深入探讨。青少年人手一机,近四成五最常转传梗图迷因(44.8%),其次依序为有趣图影(35.9%)、学校讯息(35.1%)及动漫小说(34.7%)。八成六青少年认同在媒体上散播资讯及影片负有法律责任(86.6%),在发现自己转传或接受到的资讯可能有误时,七成青少年会主动告知对方(70.4%)。近年媒体素养意识抬头,许多学校开始纳入媒体识读教育课程,八成五青少年觉得相关学习资源足够(85.5%),平常在阅听媒体资讯时,最常留意新闻标题(39.1%)、内容是否合乎常理(34.4%)、事件地点(27.1%)及媒体单位(23.7%)。四成多青少年认为没有绝对可信的媒体平台(42.7%),所有资讯都要求证,觉得电视(45.3%)、家人亲友(39.8%)、社群平台(24.4%)等资讯来源相对较为真实可靠。

金车文教基金会曾清芸总干事表示,思辨批判与事实查核是数位公民须具备的核心能力,然而随著科技快速发展,影音图像常因後制而难辨真假,导致青少年不小心陷入「眼见为凭」的迷思,出现频率或关注度高的讯息,往往最容易被误导。培养媒体素养及自我媒体防护力没有捷径,建议师长可建立使用规范、适时陪伴,帮助孩子养成随时查核及验证讯息习惯,以培养正确社群使用态度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