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废再生设计 中山大学偕雷科推永续环境教育
【记者何弘斌/高雄报导】 2025/05/22

全球海洋废弃物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减量再利用,并提升永续环境的认知与意识刻不容缓,国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大学社会责任(USR)计画偕雷科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市两岸合作事务促进会及德凡士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支持「永续设计平台」创办人林乔桢推动海废升级再造计画,至高雄市忠孝、瑞丰、镇昌、瑞兴、狮甲、鼓山及桂林等十七所在地国小,举办二十二场环境教育推广与海废再生设计手作课程;该活动亦带领参与者实地至旗津净滩,并举办海废拼贴画成果展,累计超过一万二千人次参与,同时将永续环境教育理念向下扎根。(见图)

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今(廿一)日表示,学校与雷科公司长期合作,推动「产学合创·在地共荣-共构地方永续协作平台二.○」USR计画,第四届「翻转·筑梦·高雄」圆梦实践计画资助五组社会实践提案,共投入奖助金七十万元;这次林乔桢「设计永续的未来~高雄海废升级再造I+II」计画带领国小学童与企业员工制作海废再生手作吊饰、了解海洋废弃物污染议题,并推广环境永续理念,期间号召参与者至旗津净滩,再让国小学童运用搜集的塑胶碎片拼贴临摹世界名画,结合知识与实作,强调在地连结与美感教育,并深化海洋环保意识。

郭瑞坤指出,艺术转译与创意设计加值是减少废弃物的方式之一,但更希望透过推广永续环境教育与行动,引领企业与社会各界省思如何透过商业化达成废弃物减量,共同提升行动实践能量;圆梦计画导入企业资源与专业辅导,协助在地社群实践梦想,完成具有意义的事情,期望各界踊跃参与,发挥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参与活动的狮甲国小校长夏绍彰特别提到,学校长期融入各式海洋教育课程,但过去多以课本与影音介绍,这次藉由圆梦实践计画,让孩童从多元实际体验中认识海洋议题,有效提升学习兴趣。

中山大学企管系大三学生戴渝蓁分享,这次净滩活动运用筛网搜集塑胶微粒等海洋废弃物,显示海洋微粒已广泛分布,对环境造成明显冲击。公事所硕士生曾湘琦则有感艺术设计带来的力量,将塑胶微粒转化为教材,不仅让学生练习分类,也共同合作拼贴成世界名画,过程中并让她反思「垃圾与艺术的界线」,或许只取决於设计巧思及观看视角的差异。

雷科公司董事长郑再兴於成果展致词时强调,雷科长期关注海洋污染议题,这次藉由提案人林乔桢设计的力量,赋予废弃物第二生命,以海废塑胶创作成世界名画的创意发想方式,提醒人类须共同保护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