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兒少處傾聽需求 提升服務深、廣度

▲市府兒少務處攜手同行,為兒少創建溫暖的成長環境。
(記者王世明攝)
基隆市政府於一一三年七月一日成立專責的兒童及少年事務處,延續社會處的良好基礎,從福利服務、兒少暨家庭支持、場館設施及綜合企劃四個主軸出發,為零至十八歲的兒童及少年提供更完善的照顧與服務。
自兒少處成立十個月以來,除了穩健推動既有的兒少福利業務外,更積極傾聽兒少及家長的需求,提升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在福利服務方面,我們持續佈建公托,並培育居家托育人才,讓家長擁有多元選擇。自一一三年十二月起,於七個行政區開辦日間定點臨托服務,並於今年五月起試辦延長服務時間的夜間定點臨托,為有臨時托育需求的家長提供有力支援。
市府兒少處表示,在兒少暨家庭支持方面,我們致力於擴增小衛星據點,預計在一一四年底前達成中央標準的『二倍』目標:每個行政區設立兩個據點,為弱勢兒童提供放學後的課業與生活照顧。
在場館設施方面,我們關注兒童的休閒活動與空間,積極建設大齡兒童(七到十二歲)及青少年室內活動空間,並深入鄰里公園舉辦「快閃遊戲活動」,促進孩子、家庭與社區的緊密連結。同時,透過故事、桌遊和闖關等多元方式宣導「兒童權利公約」,並辦理「兒少新視野」方案甄選,超過一百名兒少共同參與,關注自身相關的議題,透過觀察、討論與探索,提出行動方案,成為兒少處的智囊團。
兒少處與社會處緊密合作,以1+1>2的雙倍支持,共同守護基隆的兒童與少年。在社會安全網的運作機制中,社會處的專業社工在第一線提供「直接服務」,並透過密切的合作網絡,給予兒童最直接的保護與支持;而兒少處則透過多元方案的「間接服務」,成為社工們最堅強的後盾。
兒少處指出,他們對於這次的不幸事件深感遺憾,保護兒童的安全與福祉是政府不變的責任,在社會安全網2.0大政策下,兒少處將持續與社會處、教育處進行跨局處合作,精進現有的兒童保護體系。
同時,他們將維護公私協力的服務品質,加強相關機構第一線工作者的訓練與宣導,提高服務敏感度,遇到家庭照顧風險時,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即刻進行責任通報,確保每位孩子都能在安全、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得到專業的保護與支持。
自兒少處成立十個月以來,除了穩健推動既有的兒少福利業務外,更積極傾聽兒少及家長的需求,提升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在福利服務方面,我們持續佈建公托,並培育居家托育人才,讓家長擁有多元選擇。自一一三年十二月起,於七個行政區開辦日間定點臨托服務,並於今年五月起試辦延長服務時間的夜間定點臨托,為有臨時托育需求的家長提供有力支援。
市府兒少處表示,在兒少暨家庭支持方面,我們致力於擴增小衛星據點,預計在一一四年底前達成中央標準的『二倍』目標:每個行政區設立兩個據點,為弱勢兒童提供放學後的課業與生活照顧。
在場館設施方面,我們關注兒童的休閒活動與空間,積極建設大齡兒童(七到十二歲)及青少年室內活動空間,並深入鄰里公園舉辦「快閃遊戲活動」,促進孩子、家庭與社區的緊密連結。同時,透過故事、桌遊和闖關等多元方式宣導「兒童權利公約」,並辦理「兒少新視野」方案甄選,超過一百名兒少共同參與,關注自身相關的議題,透過觀察、討論與探索,提出行動方案,成為兒少處的智囊團。
兒少處與社會處緊密合作,以1+1>2的雙倍支持,共同守護基隆的兒童與少年。在社會安全網的運作機制中,社會處的專業社工在第一線提供「直接服務」,並透過密切的合作網絡,給予兒童最直接的保護與支持;而兒少處則透過多元方案的「間接服務」,成為社工們最堅強的後盾。
兒少處指出,他們對於這次的不幸事件深感遺憾,保護兒童的安全與福祉是政府不變的責任,在社會安全網2.0大政策下,兒少處將持續與社會處、教育處進行跨局處合作,精進現有的兒童保護體系。
同時,他們將維護公私協力的服務品質,加強相關機構第一線工作者的訓練與宣導,提高服務敏感度,遇到家庭照顧風險時,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即刻進行責任通報,確保每位孩子都能在安全、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得到專業的保護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