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记忆 抢救家庭录影带
【记者何弘斌/高雄报导】 2025/05/19

因应城市发展与世代更迭所带来的影响,高市客家事务委员会委托社团法人高雄市美浓爱乡协进会办理「高雄市客庄地方记忆空间专案辅导团」,期望透过挖掘客庄地区的历史记忆、地景特色与传统生活空间,推动纪念物与空间的保存、修复与改造,进而建构主题性地景或重塑历史场景,以保存客庄珍贵的历史记忆与动人故事,特於近日假高雄市褒忠义民庙办理「家庭录影带修复工作坊」,秉持「自己的录影带自己救」精神,鼓励民众翻找家中或机构保存的旧录影带,在专业讲师及助教团队的指导下,学习录影带基础清洁、修复及数位转档技术,共三十多人参加。(见图)

回顾一九八○年代起,录放影机盛行一时,民众热衷以Beta、VHS、V8等格式录制生活点滴,无论是婚丧喜庆、生日派对、小孩成长记录,或地方社团活动、宫庙祭典,皆透过镜头珍藏;然而,随著科技演进,录放影机与录影带逐渐退出日常生活,昔日影像因发霉、沾黏、损坏或机器老旧无法播放而濒临消失,导致庶民记忆与地方文化资产不断流失。

该工作坊邀请台湾电影文化资产保存协会理事长暨电影搜藏家博物馆馆长井迎瑞教授专题演讲「影像与族群记忆」;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研究所吴永毅兼任助理教授说明「抢救家庭录影带也是文资保存运动」;下午则进行录影带修复技术讲解与实作,并於活动尾声举行学员修复成果的「世界首映」,由美浓爱乡协进会理事长暨成大台文系教授锺秀梅,与井迎瑞馆长共同进行首映座谈,以重温昔日岁月、重拾家族记忆。学员看到自己三十多年前的结婚影片,或是小时候记忆中爷爷的庆生画面,还有民国八十几年的义民庙传统庆典,都非常感动。

高市客委会主委杨瑞霞表示,我们透过家庭录影带的修复,转成数位档,可以保存早年的常民生活记忆,这样的文化记忆,才不会造成历史的流失,避免後代子孙还要重新拼凑几个世代以前的生活图像;「高雄市客庄地方记忆空间专案辅导团」於今年已办理过多场居民说明会,未来期望争取中央经费,修复高雄唯一在美浓的保甲会馆,让早年的生活风貌、宗教习俗与历史故事风华再现。